赖清德的军人搭机(有空位时)自动升等商务舱这类突兀发想,在台湾内部掀起讨论,行政院加码称,将积极协调民间企业推出更多敬军优惠,例如在「九三军人节」提供打折优惠。

2013年,时任最大反对党的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头上戴着「国防布」(国防部谐音)参加义务役士官洪仲丘事件的抗议活动,没想到该党在执政迈入第10年后,现任主席赖清德以中华民国总统、三军统帅身分,提到要给国军包括前述各项措施发在内的更高尊敬,令人玩味。

总统提倡「军爱民、民敬军」无可厚非,一定会有些成果,但如果国军在社会上所受到的尊重,是由总统和行政部门要求民间企业相应配合而来,这样的尊重是否发自民间内心?

当前国军地位确实较低,主因之一是台澎金马承平已久,军人地位自然不比过往两蒋时代。另一主因是,由中国国民党建立的中华民国国军,虽走过北伐、抗日、剿共、防卫台澎金马等和国家生死与共的关键时刻,但在台湾地区民主化过程中,国军常被视为所谓「党国体系」的一部分,受到许多攻讦,导致地位滑落。

当然,还可举出其他可能原因以解释为何国军地位相对低落,须由政府带头给予国军更高的尊荣。但若细想,国军其实是政府的一部分,为政者多让国军觉得受到应有的对待,例如积极优化国防实力、尊重军事专业、尽量阻绝政治因素干扰等等,相信国军自然会感受到被尊重。

民进党政府主动且粗糙地抛出「民敬军」建议措施后,当反求诸己。古人有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严格说是「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让国军平日不暴露在险境,但关键时义无反顾为国奉献、牺牲,民间自然会予国军应有甚至更高的尊重,毋须政府提醒或建议。

换言之,基于「国家、责任、荣誉」的基本信念,负有保家卫国责任的国军官士兵,不仅应透过严格训练、精良装备、卓越专业获得一般行业难有的荣誉,还要让他们觉得政府会尽力避免轻易地让他们上战场,自己并非政客为了争权夺利而可牺牲的棋子。

在政治上,这对中华民国政府一点都不难。无论何党执政,只要遵循「一二三原则」即可。

「一」是坚持一个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宪法》第138条规定,「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所以军队在维持政治中立时,应以宪法为依归,忠于国家、为人民服务。倘如赖清德所说,国家也可以是「台湾」或「中华民国台湾」,又说中华民国国旗和台湾独立旗一起「团结反共、捍卫主权、守护民主、壮大台湾」,只会进一步裂解国军的国家认同,且不利于社会对国军的认同与尊敬。

「二」是指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好,兵戎相见的机率就小。虽然中共尚未放弃武力统一,但其愿与落实而非仅口说《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政府协商,鲜少採取军事威逼,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要让国军负有保卫国家的使命与荣誉,又不率尔令其身曝险境,国军才会感到为政者对其的真心尊重。

「三」则是三管齐下:吓阻、心防和政治沟通,以减少战争发生的机率。国军是国防(或吓阻)能力的一部分,但民眾若无适度的心防,台湾社会易遭受来自海内外认知讯息的影响,不利凝聚保卫中华民国的意志。另外,即便美苏冷战,都少不了政治沟通,以化解可能的军事衝突,台海两岸难道可免?

如果国军看到为政者三管齐下,当能感受后者努力不轻易牺牲军事人员的理念与作为,自然也是尊重国军的表现!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

#国军 #国家 #军人 #赖清德 #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