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馆长日前在直播中公开喊出「我是中国人」,此举引来媒体人黄光芹的强烈批判,指责馆长的中国认同丧失了台湾主体性与主流价值。与此同时,近日也有一年老父亲因说了「我是中国人」而遭立场不同的女儿痛殴三拳。
在台湾,「我是中国人」这句话,几十年前听来可能是理所当然,甚至前总统蔡英文也曾公开说过自己是「中国人」。但在今天,这句话却可能引来侧目、批判,甚至被视为「卖国」的象徵。这样的转变,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台湾说「我是中国人」,真的那么可耻吗?
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复杂性。「中国人」这个词,在语言上可以指「中华民族」的文化身分,也可以指「中国」的国民身分(至于这个中国指的是「中华民国」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可以各自解读)。但在台湾,这两者的界线往往模糊,甚至被刻意混淆。
对某些人而言,说「我是中国人」,是承认自己属于中华文化的一份子,是基于歷史、血缘、语言与传统的认同;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句话等同于对中国共产政权的效忠,象徵对台湾主体性的否定。
因此,当有人在台湾说出「我是中国人」,争议往往不在语言本身,而在这句话被赋予的政治意涵。说这句话「可耻」的人,通常来自于一个前提:台湾正面临中国日益升高的军事与外交压力,中共不仅不放弃武统,还在国际间持续打压台湾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是中国人」会被视为对压迫者的附和,是一种自我矮化,甚至背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难道一个人就不能保有自己的文化认同而不被政治贴标籤?如果我们真正相信自由社会的价值,那么每个人本应有权决定自己是谁。当「我是中国人」被简化为「不爱台湾」、「亲共」的代名词,那不也是一种言论自由的压制呢?而且退一万步想,谁说「中国」就不能是「中华民国」呢?
台湾社会的悲哀,在于过于倾向二元对立,好像只能选边站,不是「我是台湾人」就是「我是中国人」。但现实中,很多人有复杂的身分认同,他们可能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们热爱民主自由,但同时不愿完全切割与歷史中国的连结。
这不是投机,也不是模糊,而是一种真实的多重身分经验。可惜的是,在政治高度对立的语境中,这种灰色地带往往被抹煞。
说到底,在台湾说「我是中国人」会引发争议,反映的不只是政治对立,而是台湾社会如何看待身分与言论自由的缩影。真正可耻的,不是某人说了什么话,而是我们对不同声音的「敌意」,以及将政治意识形态强加在每个人身上的「霸道」。
在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里,无论是「中国人」、「台湾人」,或两者皆是,每个人都应有选择自己身分认同的自由。真正可耻的,是那些将台湾价值跟台湾主体性无限上纲的「偽台派」,嘴巴说「没有人需要为他的认同道歉」,骨子里却将其他人视为「杂质」。须知,当一个社会对别人的身分认同缺乏包容与尊重时,我们已经走在类法西斯国家的悬崖边缘了!
(作者为美国伊利诺芝加哥大学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