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表示,《识读中国威胁》教材已有13篇完成初步审查,9月开学后将陆续上路。陆委会亦表示,教材涉及中共政权的性质、两岸关系及国际最新情势,并强调「绝对实事求是,依歷史事实编写」。今年3月赖总统端出「17条」要求教育部拟定中国威胁识读教材,教育部短短半年急就章式做出成品,不仅品质成疑,陆委会所言「实事求是」,恐怕也站不住脚。

年轻人厌恶党化教育

结合教育部和陆委会的介绍,识读中国威胁,与其说是「课程教材」,不如说是「政治宣导」。首先,所谓「中国威胁」的界定权,并非来自社会共识或学界共识,而是民进党政府单方面以「境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大陆的政治操作。其次,政府透露教材并非纳入考试科目,而是与公民、社会科配套使用,更何况教材讨论内容与时事密切相关,因而更像是民进党政府抗中政策的「置入性行销」。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恍然大悟,所谓《识读中国威胁》,不就是赖总统《团结国家十讲》的校园版、教材版吗?最令人骇然的是,直到今天,在民进党政府明知以「抗中」为主题的大罢免已遭民意否决的前提之下,政府高层对《团结十讲》前四篇充斥逻辑颠倒与歷史谬误的讲辞,诸如「长毛象证明台湾独立于中国」、「1947制宪无台湾人参与」等,始终没有表达任何歉意。现在政府居然转头保证《识读中国威胁》「实事求是、依歷史事实编写」,叫人如何相信?

其实,《识读中国威胁》教材自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必然会遭到新世代学生的嘲讽和反弹。而这恰恰是威权时代,台湾青年因不满国民党而厌恶大中国教育的「復刻镜像版」。回首40年前,当时在野运动已经风起云涌,而之所以民进党当年能获得青年认同,就是因为国民党威权体制下的大中国教育,与台湾宪政制度现状产生脱节,致使一整代台湾青年从大中国幻想中走出,在民进党的引导下,去追求台湾主体意识。

然而,时势早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大陆不再是当年贫穷落后、在国际舞台上韬光养晦的国家,两岸硬体、软体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甚至在一些区域发生逆转。从Labubu风靡欧美名流到小红书接收「抖音难民」,大陆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亦今非昔比。这样的变化,自然体现在台湾社会,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中国大陆、对两岸关系的认知上。必须要注意,这种新认知的形成,绝非在校园或课堂上形成,而是从社会、同辈、媒体、网路等四面八方塑造而来。

洗涤人心步文革后尘

眾所周知,叛逆权威是青年的本性。因而在校园里,愈是说教、愈是灌输,愈会引起青年的反感和抗拒。民进党自2016年已经长期执政,青年眼中的政治权威,早已从国民党换成了民进党。而民进党政府大官们,不少人出身学运世代,难道他们没有想过,如今希望打破反中同温层、对「抗中保台」厌恶疲惫的年轻人,不正是当年希望打破党国威权说教的自己?难道他们没想过,强推《识读中国威胁》教材,反而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迴力镖吗?

《识读中国威胁》教材是台独手持公权力上演的最后疯狂,一旦民进党政府滥用行政、司法权力向青少年灌输错误认知,不仅从校园层面,还从网路、媒体、舆论层面切断台湾年轻人对两岸关系、对大陆的客观认知管道,并以极端偏颇的《识读中国威胁》教材取而代之,必然是一场不亚于大陆文革的中华文化浩劫。不过,正如《团结十讲》踢到铁板、草草收场的结局,面对民进党的反中灌输,台湾社会仍有一股强而有力的良知力量,新世代青少年也绝不会乖乖就范。

赖17条、敌对势力、识读中国威胁、大罢免,还有八炯以纳粹为师的「暗线」,这是一连串的政治步骤,也是有预谋的洗涤人心计画。如今从大罢免大失败,到罢团内讧互咬,应是上述计画崩盘的第一张骨牌,民进党政府实在应当悬崖勒马、知所进退,叫停粗制滥造的《识读中国威胁》课程,否则会遭到更为严厉的民意惩罚。

#识读中国威胁 #教材 #洗涤人心 #中国大陆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