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仍在为「迭加关税」争执不休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日前接受《日经亚洲》专访时,释出一句耐人寻味的比喻,他说关税应该会像「融化中的冰块」。这句话揭露川普的对等关税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川普发布对等关税行政命令的法律依据,来自《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与《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IEEPA本质是暂时性、国安性授权,授权总统面对「异常且非同寻常威胁」时,得以迅速採取经济措施。川普将「贸易逆差导致国债上升」定义为国安威胁,并以此为理由对多国课徵对等关税,逼迫对手改善与美国贸易逆差,目标在「重新平衡」美国庞大经常帐赤字,以免引发金融危机。一旦谈判达成、目的实现,这块用来施压的「冰块」便可随时融化。
其实,川普总统前任经济顾问史蒂芬•摩尔(Stephen Moore)和供给面学派经济学家,以拉弗曲线闻名的亚瑟•拉弗(Arthur Laffer)早在今年4月7日即在华尔街日报发表〈川普关税政策的双赢退场策略〉(A Win-Win Exit Strategy For Trump on Tariffs),强调提供各国真正互惠的自由贸易是零壁垒、零补贴。加徵关税目的是对贸易伙伴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重启谈判并修正不公平条件,藉此重塑对美国更有利的经贸关系。而退场策略则预期川普将取消对等关税或降低关税,只要其他国家也愿意取消对美国关税,成为双赢局面。
由于今年5月底,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对等关税」违反授权,认为IEEPA和1974年《贸易法》都没明确赋予总统以经济失衡为由徵收普遍关税权力。法官指出,若要将贸易赤字等经济现象视作国安威胁,应由国会立法授权,而不是由总统单方面扩张诠释。此一判决虽在川普政府上诉后暂缓执行,但在7月底联邦巡迴法院辩论时,多位法官对IEEPA适用于「贸易逆差」法律逻辑表示高度怀疑。意味着即使案件进入最高法院,川普也未必能获胜。
川普显然意识到司法风险,开始在真实社群平台展开舆论攻势为关税政策辩护,警告若法院推翻他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与1974年《贸易法》所颁布的行政命令,美国将面临足以重演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浩劫。这样的言论,既是对法院公开施压,也是对国内舆论政治动员。争议焦点在于贸易逆差与国债上升是否构成「国家紧急状况」,足以让总统动用IEEPA原本用于制裁敌对国、冻结资产战时性法律工具。这些威胁传统上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如恐怖主义、武器扩散或敌对势力金融渗透。川普将「贸易逆差」纳入威胁范畴,成为美国歷史首次。
川普在真实社群平台声称,关税不仅推高股市、带来数千亿美元国库收入,更是美国歷史上最大规模资金回流与国际影响力来源。一旦法院在此刻做出不利裁决,这些庞大资金与国家荣耀将永远无法挽回,也无法偿还。将会重演1929年大萧条!但从经济史与现实条件来看,将司法否决与大萧条画上等号,是明显政治夸张手法。1929年大萧条源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股市崩盘、过度借贷、供需失衡、国际贸易萎缩以及政策失误等因素相互影响,并非单一贸易政策造成。儘管失去IEEPA关税依据,可能短期内会衝击市场信心与特定产业布局,但美国经济多元结构与联准会宏观调控工具,足以防止歷史性崩盘重演。
对台湾而言,理解这场「融冰关税」攻防,不是为了预测关税何时融尽,而是要读懂美方把关税作为谈判手段的节奏与法律底线。当美国以高关税升温筹码,再以协议降税「融冰」时,我方在供应链重组、投资布局与双边谈判上,更要有所准备。最终,这场对等关税之争不仅重画白宫与国会的贸易权力边界,也将成为未来国际经贸谈判如何兼顾国安、法治与市场的标竿案例。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辅佐研究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