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仍持续。图为在俄罗斯20日发动攻势下,乌克兰炮兵在札波罗热前线发射榴弹炮反击。(路透)
俄乌战争仍持续。图为在俄罗斯20日发动攻势下,乌克兰炮兵在札波罗热前线发射榴弹炮反击。(路透)

谈到近期最夯的网路话题,莫过于「莱尔校长」系列,该影片串起赖政府执政以来最为民眾所诟病的缺失、人物及问题,获得民眾极大迴响,然而自7月26日大罢免第一次失败后,民进党似乎还是不踩剎车,坚持走往错的道路。

根据行政院最新公布的2026年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国防开支高达新台币9495亿元,占GDP比例约3.32%,为2009年以来首见;这笔预算涵盖军方、退辅会与首次纳入的海巡署,採取类似北约模式的全方位防卫布局。官方表示,此举回应中国军事压力升高,也呼应美方建议盟友提升自我防卫力,但我们应思考:拥抱乌克兰模式,仅靠武力增强,真能带来和平吗?

乌克兰自2014年以来积极拥抱西方武器援助,俄乌爆发全面战争后更获得超千亿美元军援,但战局并未终止。美国内部对乌克兰援助立场也不一致,川普政府的态度时好时坏,不仅要求欧洲应支出更高军费,甚至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丁会面后态度「大转弯」,建议泽伦斯基接受谈判,并直白表示「俄罗斯是个很大的强权,而乌克兰不是」,后续又在乌克兰安全保证问题上的立场再次动摇,表示美国将只打算「最低限度介入」,意味着未来维持基辅和平的主要责任将由欧洲承担,态度反覆引发欧洲盟友焦虑,加深对美政策的不安与猜忌。

这说明纵使有美国支持与军备升级,也无法保证和平;若无对话平台与互信机制,即使武装力量再强,也可能促成长期冷战或代理衝突态势。台湾并无集体安全条款保障,无论国防预算提高至美国要求的3.3%还是更多,仍是单打独斗。还是得不到国际强而有力的安全承诺,反而硬体防卫增强还可能加剧敌对循环。

美国前白宫国安会幕僚长葛雷(Alexander B.Gray)日前在《外交家》专文上指出,台湾在野党若不优先考虑国防支出的话,恐怕会削弱美国支持台湾的基础,此番话看似被绿营捡到枪,但他随即被起底在多间游说公司任职。对照如今的预算数字,更让人质疑这番话是否为掩盖行政院国防预算的策略铺垫?若缺乏整体两岸政策与和平框架,军备提升恐沦为支撑预算的方便佐证,而非深化安全的核心策略。

乌克兰与台湾虽情势不同,但「武装越多,不代表和平越可信」。台湾面对中国压力,应该思考的不该只是如何穷兵黩武,而是如何重建两岸、区域对话的通道与信任机制,降低误判风险。和平不是靠对抗维持,而是靠制度、信任与持续沟通来铺就。军备可以延后衝突,但无法创造和平。两岸真正的安全来自理性对话与制度性接触,而不是武器数量。不被外力左右、不拜兵器作偶像,才是台湾未来真正可走的路。(作者为台北市青年联合会理事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台湾 #军备 #乌克兰 #和平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