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究竟会带来天堂,还是炼狱?Google X前首席商务官莫.加多(Mo Gawdat)近日受邀上知名播客节目《CEO日记》(Diary of a CEO)专访时,斩钉截铁地给出了近乎冷酷的答案,短期是炼狱,长期或许会是天堂。

与一般科技乐观论者不同,加多的判断,来自对技术曲线和人性结构的双重洞悉。他打脸「AI将创造新工作」的说法是「百分之百胡扯」。原因很简单,这次被取代的,不再只是工厂里的劳力,而是办公室里的头脑。包括编程人员、设计师、翻译、律师助理、甚至医师的部分工作等,都可能瞬间被边缘化。

他举自己创立经营情感健康AI的爱玛洛芙(Emma.love)公司为例,仅需聘用两三位工程师搭配AI,便能完成过去350名工程师的工作量。这完全颠覆了「人多才快」的管理逻辑,同时粉碎许多理工所学想从事科技产业的就业幻想。如果接下来每间公司都以「少人化」运作,那么整个中产阶级工作结构,势将彻底产生动摇。

加多对时间线的判断同样尖锐。他直言从2027年起,人类将进入长达15年期的「地狱期」。期间内,将爆发大量白领失业潮,经济结构被迫重整,也因衝击过快,现行政治与福利制度根本来不及做好准备。

这并非假性议题,而是可借鉴歷史推演的现实。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无数手工艺者失业,机械取代纺织,引发工人砸毁机器的「卢德运动」(Luddite),但当时的变革,仍有数十年缓衝。其后,电力普及时代,电灯和电力马达取代旧产业,却也创造了新就业,相较之下,AI变革预估五到十年内完成,速度之快,几乎不留余地。因为AI不是单纯能源革命,而是智慧革命,既取代手的劳动,更取代脑的任务,这也让「新工作可能大于旧工作消失」的希望大打折扣。

当大批人民失业、财富集中于少数科技巨头手中,社会对制度的不满跟怨怼,将催生激进政治与社会动盪。歷史告诉我们,经济绝望往往会孕育出极端主义,这正是2027之后的一种明显徵兆。

加多并非全然悲观。他认为到了本世纪40年代,随着新一代人对AI的自然适应,以及各国逐步建立监管与伦理框架,人类会迎来「觉醒期」。这个时期,AI 不再是削弱人类价值的工具,而是辅助人类重新定义「存在意义」的伙伴。

请想像一个未来,医疗AI与机器人协助照护,让年长者能在家里安享晚年。教育AI依照每位学子的天赋,量身打造课程,终结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艺术家可以完美与AI协作,创造出超越单一人脑极限的作品。这样的世界,便是加多所想的「天堂雏形」。

所谓「天堂」,即AI释放出的海量效率,足以让人类摆脱为生存而奔忙的宿命;而「炼狱」,则是过渡期中,社会撕裂与心理崩解。两者差别,在加多看来,不是取决于技术本身,而在人们能否重新思考人生的目的。换言之,AI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技术毁灭人类,而是人类在失去传统的身分与角色后,仍然无法找出存在的意义。

基于此,加多给出四项建议。一是「工具」,学会使用AI,把它视为「外接的大脑」,未来的职场淘汰,不是AI取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的人。二是「人际连结」,放下手机,回到真实世界。演算法正逐步腐蚀我们的社交模式,唯有重建社群与互助网络,个体才不至沦入孤立无援。三是「真相」,在深度偽造与错误资讯泛滥的时代,培养质疑、查证与批判思维,不盲信被喂养的谎言。四是「伦理」,任何AI的投资或应用,都必须符合一个基本检验,如果某项技术可能伤害到你或你的孩子,就不应推动它。伦理不是软性建议,而是避免崩溃的最后底线。掌握科技尺度,最终必须服从人性,而非反过来。

加多所提建议,是一分对未来风险应对的务实作法。就个人,是避免被淘汰的生存手册;在政府,是设计全民基本收入、税制改革与再教育计画的催促;对企业,是一分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若忽视这些,AI红利恐将引爆社会撕裂,连资本市场都会遭殃。

综合所述,仍有个最根本的问题,当AI解放人类免于「为生存而工作」时,人类是否还能找到新的存在理由?在漫长的农业与工业时代,工作是身分和尊严的来源,若未来的社会让人「不必工作」,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智慧,把生活重心转向创造、探索与连结?

天堂与炼狱的分界,肯定不在技术,而是选择。AI不可能替我们解答「人类要成为什么」这个问题。这道题,唯有人类自己能作答。

(作者为富瑜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AI #人类 #炼狱 #天堂 #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