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频密,气氛热烈。在网路空间,另一种形式的纪念同样如火如荼。社交媒体上,不少博主运用 AI技术为抗战老照片上色、修復,甚至制作成短视频还原歷史场景。抖音博主「现代小辉」打造的「战地记者穿越时空系列」,便以逼真细节模拟了「百团大战」、「长沙会战」、「日本投降」等场景,画面精良,引人共鸣。在游戏《抗战 Online》中,玩家通过扮演抗战角色,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80年前中华民族那段波澜壮阔的抗争史,正被新一代以独特方式讲述与聆听。有学者指出,Z世代对歷史的感知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互联网端。现实中,新技术让歷史走出书本与博物馆的陈列架——AI、VR及互联网上触手可及的视频内容,让歷史变得生动可感。成长于和平年代的当代青年虽与战争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视听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弥合与前人的代际鸿沟。

在上海一家沉浸式文化主题公园,年轻人佩戴VR设备「穿越」至1937年淞沪会战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现场,在「枪林弹雨」中体会战斗的激烈;《抗战 Online》《兵临城下》等游戏里,玩家在歷史关键场景中完成送情报、护伤员、破译密码等任务,当面对「是否用身体堵枪眼」「最后一封家书写给谁」等抉择时,参与者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沉重。此时的歷史追忆,便不止于「崇敬」的表层,更因身临其境多了一份共情与理解。

80年后的今天,对抗战的纪念已不只是简单的歷史回溯,更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代际对话。老一辈的民族记忆,正被新一代用新的方式重新激活。新技术与新表达为民族记忆「保鲜」,让「不忘歷史,珍惜和平」的信念更易触达人心。

年轻人纪念抗战的新方式,不仅弥合了代际鸿沟,更引发了跨国共鸣。作为全球化一代与互联网原住民,当代青年成长于国际交流频繁、信息流动顺畅的时代,他们对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已然成为一场跨国联动。

美国青年埃文‧凯尔近日用 AI技术将老照片制成视频,復原了抗战胜利时民眾欢庆的场景。此前,他因在TikTok发布视频介绍一本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老相册,为中外网友熟知。这一事件不仅让他成为关注焦点,更让更多海外网友瞭解到日本侵华的歷史真相。

此外,不少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分享家族的抗战故事。一位马来西亚青年在社交帐号回忆,爷爷曾讲述家族在抗战时期持续向中国内地捐款的经歷。

纪念中国抗战,正让不同国家的青年产生共鸣与对话,共同构建更完整、公正的世界歷史记忆。这种记忆,正是跨国界和平意识的基石。

青年一代纪念抗战,创新精神和创意手段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因新时代、新技术而生出的开放、包容的心态。纪念抗战并非固守伤痕,而是通过感性共情、理性反思与国际化视野,将歷史记忆转化为珍惜和平、面向未来的力量。歷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亦是最好的清醒剂。唯有如此,歷史才不会成为仇恨的温床,而会化作滋养理性、孕育和平的土壤。(作者为大陆资深时政评论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歷史 #纪念抗战 #青年 #AI #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