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盛大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九三阅兵」,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北韩领导人金正恩歷史性地首次同框。这一画面引发西方媒体热议,民进党中国部亦批评此为「邪恶轴心嘉年华」,美国总统川普则嘲讽式问候,称中俄朝是要「共谋对抗美国」,似乎昭示一个挑战美国主导秩序的新威权联盟正在形成。

然而,这真的是中俄朝三方紧密结盟的开始?抑或是貌合神离的一场外交表演?儘管中俄朝三国领导人同台的画面象徵意义重大,但深入分析三方的战略利益与互动动机,此种聚合更像一种策略性的外交演出,而非稳固持久的战略联盟。

首先,金正恩的出席决定带有临时权衡的自主色彩。北韩直到8月28日的最后时刻才确认金正恩将赴北京,一方面固然可被视为对近期美韩元首会晤的一次策略性反击与示威;但另一方面也显示他是在权衡近期南韩总统李在明上台后的中韩暧昧互动,并根据自身利益灵活操作,意味着平壤对北京保持一定自主性,而非对中国马首是瞻的忠诚表态。

其次,中国对俄、对朝,始终保持战略距离。虽宣称「中俄无上限」,北京仍避免深陷俄乌战事;对朝鲜亦保持模糊态度,一方面反对制裁,另一方面仍口头支持半岛无核化。此次阅兵即便邀请普丁与金正恩同台,中方仍强调「纪念反法西斯」的歷史象徵,未提及任何军事同盟。中国意在利用阅兵场合彰显号召力,但不愿真被俄朝两国拖入地缘政治衝突。

然而,俄朝关系的升温反成中国的隐忧。自俄乌战争以来,莫斯科与平壤签署防卫条约,朝鲜甚至直接提供弹药与人力支援俄军。透过深度捆绑俄罗斯,朝鲜正逐步脱离以往对中国的单一依赖;而透过紧密合作朝鲜,俄罗斯也得以更进一步发挥在远东事务的影响力。中国可能在两个盟友的牵制下,被动地卷入俄罗斯跟朝鲜所企欲建构的新区域秩序。因此,习近平身边一左一右站着普丁与金正恩的同框画面,是否为「左右逢源」,其实颇耐人寻味。

「九三阅兵」确实形塑出了新冷战二元对立的即视感,但本质上更多是一场策略性外交演出,中俄朝三方仍各怀算计。习近平欲展现大国领导地位、普丁寻求摆脱战争孤立、金正恩则藉机强化存在感与筹码。这个「世纪同框」,掩盖了利益分歧与互相防范,但未来中俄朝三方是否真会演化为实质同盟,仍取决于国际压力与各自的权衡算计。就目前观之,这是三方各取所需的一场高调战略秀,但距离真正的团结仍有待观察。

(作者为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秘书长)

#金正恩 #中国 #中俄朝 #普丁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