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全球迅速扩散,不但在产业及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宏观经济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衝击。网路结构Web2.0 转换成Web3.0 是由AI和区块链技术推动,而「全球化2.0自由贸易」到「全球多极化3.0」的发展诱因,除了AI及周边的辅助技术外,还包括了物质、资讯、资金、制度、教育等元素。
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已结束,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2.0」以自由贸易与资本流动为核心。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透过WTO、IMF及世界银行的制度架构,建立了以效率、开放与市场为导向的世界经济体系。从制造外包到金融全球化,全球供应链成为经济成长的引擎,国界被贸易与资讯流所稀释。
然而,这套体系的基础,全球信任与制度共识,正逐步崩解。疫情暴露出供应链的脆弱,地缘政治衝突重塑能源格局,美中科技战更揭示了自由市场背后的权力争夺。全球化不再是无限扩张的经济运动,而是一场科技与制度的再定位竞赛。
新阶段的「全球多极化3.0」不再以资本为引擎,而以科技、制度与主权韧性为核心驱动。AI、区块链、量子科技、绿能革命正在重新定义国家竞争力。权力重心从「金融中心」转向「科技枢纽」,从「美元体系」转向「数据体系」。在这个新秩序中,晶片是金本位、云端是金融系统、模型与应用则是全球通货。
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国对数位主权的追求。欧盟以《AI法案》与《资料治理法》建立制度边界;美国推动AI标准化与晶片联盟,以维持技术领导;中国则以「数位丝绸之路」推进制度自主与区域链结;印度、俄罗斯、中东新兴经济体则以能源与市场规模构筑新的力量轴心。其结果是,全球不再围绕单一中心,而形成多权力、多制度、多科技生态的共治格局。全球化从「同构」转向「多样」,从「竞争性全球整合」转向「合作性区域互联」。
在全球化2.0时代,制度的核心语言是「自由市场」;而在3.0时代,新的语言是「科技治理」与「主权韧性」。AI演算法、数位货币与能源控制权,已取代传统贸易规则成为国际谈判的新焦点。这意味着全球化的主轴正在从「经济自由」走向「技术安全」。各国政府不再只是监管者,而是成为数据与基础设施的主权操盘手。供应链、网路安全、AI伦理、能源转型,成为地缘政治的新战场。全球化3.0不是市场的无边界化,而是主权的再边界化。
全球化2.0的高效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造成了贫富不均、劳动边缘化与社会信任的瓦解。如今的多极化3.0,实际上是一场文明的自我修正运动,将带来新一波的文明转折及科技驱动下的价值重构。它尝试在科技与伦理之间寻求新的平衡:以AI透明性取代金融投机,以区块链信任机制取代制度赤字,以文化多元取代单一价值输出。
全球化2.0的语言是「市场」,而全球多极化3.0的语言是「科技与制度」。前者由资本驱动,后者由演算法与能源主导;前者追求成本效率,后者追求安全与韧性。当AI取代劳动、数据成为战略资产、能源重塑货币体系,从全球市场到文明网络,全球权力的逻辑将被彻底改写。
未来的全球化,将由多文明共治、多技术协作、多制度并立构成新的秩序形态,是以科技为纽带的「多中心文明网络」。这是一场新的竞逐。全球化3.0,正在以AI与制度为依托,重绘世界的秩序版图。在此同时,AI的产业霸权也将由「技术」之争,转变成为「文明」的竞逐,在政经结构及技术发展条件的互动下,重启新一波的「文明启蒙运动」。
(作者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退休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