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党乃至整个绿营最近狂吹副总统萧美琴到欧洲议会演讲,为我国外交带来重大突破,加上前总统蔡英文到德国参访并演说,之前外交部长林佳龙也访问欧洲,台湾外交似乎迎来了莫大成果,在美国之外开拓出新的欧洲战场。但仔细验诸事实,却根本是混淆视听、放大宣传的行销手法,可谓花大钱做出的烟火外交秀。
萧美琴个人秀 华而不实
萧美琴是现任副总统,如果真的获邀到欧洲议会演说,对台湾当然意义非凡,民进党也一再向民眾传达这样「令人振奋」的讯息。可是有没有外交突破,必须持平客观地评估。「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是由43个国家及欧盟的议会中跨党派议员组成的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反中,甚至有时到了反华的地步。它的捐赠来源包括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索罗斯基金会、台湾的民主基金会和由美国台商推动的「Hello Taiwan」基金会等。但川普总统上台后,已删除了NED的预算。
这次IPAC的两位欧洲议会议员、也是欧盟共同主席的莱克斯曼与库塔,向欧洲议会租借了一间会议场地,再邀请萧美琴前往发表演说,这能等同于萧美琴到欧洲议会演讲吗?场地虽在欧洲议会大楼,但根本不是欧洲议会的活动,也不是欧洲议会的决议邀请,民进党到底在吹什么吹?
议员借会议室办自己的活动,是很常见的事,但不能把帐挂到欧洲议会头上。1997年,当时的外交部长章孝严曾正式应邀在欧洲议会演讲,萧美琴相比之下岂不是小巫见大巫?此事真正的突破是,欧洲议会的所在地比利时同意发给萧美琴签证,让她能顺利成行,这算是相当有善意了。只是大陆当局会不会一怒之下,对比利时给予报復,导致欧洲国家接下来对台湾政策转而紧缩,值得进一步观察。
萧美琴的小突破华而不实,除了一场个人声光秀之外,不见在实质对外关系上有所提升。例如,中华民国的邦交国跌到了区区12个、中国大陆加强压制台湾的国际法地位、台湾无缘重返世卫大会等问题,都看不到政府提出有效对策。此外,赖清德总统两度想藉出访友邦时过境美国本土,都被美方拒绝。2013年教宗方济各就职典礼,马英九总统应邀亲赴罗马出席,当时还与美国副总统拜登、德国总理梅克尔等领袖相谈甚欢,而今年5月教宗良14世就职,我国是由前副总统陈建仁代表出席。赖清德就任总统1年多,窝在台湾足不出户,把台湾外交处境的困窘演绎得淋漓尽致。
突破大困局 缓和两岸
无论是萧美琴的演讲,或是蔡英文的访德,其实都只是些小成绩,更重要的外交大困局,却不见民进党政府警醒关注。首先,美国总统川普扬弃民主同盟价值,一心只想「美国优先」,台湾价值只剩下快被掏空的台积电,而民进党政府除了一味输血,拿不出其他办法,台湾成了川普和中国角力的棋子,无论川普是输是赢,沦为菜单上的台湾只怕都是输家。
在美国愈来愈不可靠下,政府最近似乎外交转向,强化与欧洲的关系。想推动对外关系、摆脱外交孤立,这确实是应该努力的方向。但现实是,对欧洲国家而言,目前最关心的是尽早结束俄乌战争,并强化欧洲安全以压制俄罗斯未来的野心。俄国早已表明,未来要维持乌克兰的和平,中国必须也参与其中。以中国在军事、科技、经济、稀土各方面的实力,以及对俄国的影响力,可以想见,欧洲国家不会愿意为台湾过度激怒中国大陆。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驻爱沙尼亚办事处为了名称卡了1年;至于南非,则根本把我国代表处更名降级并踢出首都,足见台湾的国际处境有多恶劣。
归根结柢,我国的外交困境来自中国大陆的打压,我们固然应该经营与各国的关系以突破封锁,但也应善用策略缓和两岸紧张,为国家的生存争取空间与时间。台湾外交最突破的时期,是在用心经营两岸关系的马英九任内,民进党执政以来,外交却陷入不断恶化的绝境。到底外交的出路在哪里,民进党看不出来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