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定调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统一进程加速推进。但不容否认,两岸政治矛盾无解、协商中断许久,台海战云密布,台湾多数民意对统一疑虑仍深,统一是大陆单方面的议程。站在两岸人民幸福的立场,无论2028是否政党轮替,所有关心两岸前途的人,都应思考几个相关问题。

大局对促统有利

首先,陆方为何出现「新阶段」的定调,并强化促统舆论攻势?绝非台湾光復80周年、或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等单一事件触发。从大陆党政运作体制角度观察,应是在10月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讨论「十五五规划」时,在对台政策或统一问题上,党内高层形成一定共识,会后由各部门台办单位开始执行。

第二,台湾如何回应大陆「推进统一」?民进党与赖政府都以高调、强硬的态度反对「推进统一」,甚至要求国民党对沈伯洋遭大陆立案侦查一事表态,看不出有改变错误国家定位的可能性。国民党、民眾党等在野政党则忙于党内事务和2026选举,多数不愿触碰敏感的统一问题,对两岸问题採攻势策略的新任主席郑丽文,会如何回应此事,令人期待。

第三,美国会如何判断?华府多间顶尖智库最近一个月内连续发文,认为台湾、美国应保留大陆对和平统一的希望。相较于近年俄乌战争期间,西方多以「兵推」来预设台海未来战争可能性,愈来愈多智库转而希望以「和平推」寻求两岸和平解决分歧、避免军事衝突的方案。

大局对统一有利,但实事求是,解决两岸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若把「加快统一进程」当成「速统」,将会引起反效果,甚至出现颠覆性错误。但是,这并不意味两岸政治问题可以无限期拖下去,愈拖双方代价愈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在于双方要有智慧、有定力、有步骤地凝聚共识,寻求解方、从民间、舆论和智库倡议推动,再争取主流民意与政党认同。

回顾自1990年代以来,两岸和美方为促进台海和平、化解敌对关系的积极态度,及各方执政者相向而行,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正面举措,可以总结三点经验:其一,战略模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自表述」,和而不同;其二,中程与远程相结合,分阶段处理、不急于终极解决,如美方提出「中程协议」、两岸先后提出「和平协议」等;其三,基于各自法理基础寻求交集、谋求共识。

三阶段实现统一

两岸统一当然是清晰化、以改变分治现状为目标的政治进程,但这并不妨碍上述三点经验。以九二共识为例,即便民进党如何否认,两岸许多人认为其中蕴含着「各表」的智慧。既然如此,「各表」精神也可以应用于双方对一国两制的阐述上。

陆方可以主张,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这是陆版「现状一国两制」;台方则主张,依据宪法增修条文,大陆地区是中华民国一部分、目前实行与台澎金马不同的制度,这是台版「现状一国两制」。依照各自宪政体制,互视对方为一国之下的不同地区,至于这一国是PRC还是ROC,可以「各表」。

习近平2019年对台重要演说,并未躁进促统,而是分阶段、有步骤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交流对话;第二阶段,双方达成国家统一愿景;第三阶段才是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台湾社会对前两个阶段并没有太大异议,最主要还是担心一国两制之下,失去既有制度与生活方式。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明定「国家统一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也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只要基于各自宪法,「达成国家统一愿景」本不是问题。2005年连战访陆,就曾与北京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国民党需要一位有格局、有智慧的领袖,再与北京达成「两岸和平统一共同愿景」。

「两岸和平统一共同愿景」不是立即统一,而是双方领导人向对方人民互释善意的「中程方案」。在和平统一愿景之下,大陆停止对台备战,台湾人民在两岸交流融合中逐渐感受和平的红利、统一的好处,心灵契合的统一就水到渠成。

#一国两制 #统一 #愿景 #各表 #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