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近日一篇有关反隐形雷达的报导指出,大陆反隐形雷达的总工程师吴剑旗在一场对外报告中,就引用反隐形雷达所探测到的飞行轨迹图,证明大陆研制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早在2013年就已在数百公里外探测到F-22战斗机。下阶段将是研发以分散式光学孔径系统及红外成像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做为探测到隐形战机后的实施攻击的武器。
《新浪军事》报导说,数年来媒体上一直有大陆成功研制反隐形雷达的消息,甚至已经探测到美F-22隐形战机,但都未公布探测的相关证据。不过近日这个消息已得到中国相关单位的证实,反隐形雷达总工程师吴剑旗在一场对外报告时展示一张图片,是陆制米波雷达探测到数百公里外F-22战斗机的飞行轨迹图。
报导说,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入侵巴拿马与波斯湾战争中开始运用隐形轰炸机,让国防军事科技界了解隐形战机已成为地面防空体系最大威胁,为此中共也开始将反隐形能力作为国产雷达性能的关键指标,以便消除隐身飞机对于中国大陆防空体系的威胁。
经过研究后,大陆技术人员将雷达技术从微波往米波方向发展,但传统米波雷达波长较大、探测精度差,难以直接用于火控和引导,此外低空性能与探测连续性不好,造成较大探测空白区域,二战之后米波雷达被淘汰就是由于这些原因。
报导说,中国大陆技术人员逐项克服技术上的难关,研制新一代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採用数位阵列和数位式T/R技术,解决了低空性能不足、不能连续掌握空情资讯两个难题。从透露资讯来看,2013年大陆的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探测到了F-22战斗机,并且精确绘制了战斗机航迹图,探测距离号称达到数百公里。目前这种雷达已经广泛装备中共空军防空部队,对隐形战机形成了数百公里防御纵深。
报导指出,虽然探测到隐形战机,但要导引防空系统对隐形战机攻击仍有难题。从外国发展来看,利用分散式光学孔径系统与红外成像导引来发展空对空导弹是主要方向。目前中共歼-20战斗机配备分散式光学孔径系统,而大陆国产霹雳-10红外成像导引空对空导弹也已经研制成功,因此可以着手将两者相结合,形成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机打击手段,也提高中共空军抗击隐形战机的能力。
报导说,未来中国大陆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将持续发展更先进反隐形雷达,例如稀布阵雷达、无源雷达和双/多基地雷达等等,以进一步提高国产雷达对抗隐身飞机的能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