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冠疫情大爆发,但也同时为大陆经济带来转机和危机。美媒指出,一方面,全球需求激增,大陆出口得益,推动经济復甦;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航运不畅,出口商运输成本增加,货柜一柜难求,再加上人民币急升,压缩了出口商的利润空间,无论从规模还是持续时间来看,这次航运大阻塞都是史无前例。
《华尔街日报》报导,任职于国企纺织品贸易部门的Chen Yang表示,主要出口美国的业务通过了疫情和美中贸易战的考验,但他预计2020年将出现亏损,部分原因是运输成本急剧上升。因为在去年12月时,一个40英尺货柜运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花费约为7,500美元,4月时只要2,700美元,而且还必须至少提前20天订舱,较平时的提前预定天数多出一倍以上。
报导指出,在汕头做玩具出口生意的Tony Chen则表示,他的许多美国及欧洲客户都要求他停止发货,因物流成本太高,减少了他们的利润。因为防疫措施降低了港口的效率,导致世界各地的交货延误和货柜滞留。根据数据显示,11月份,全球只有半数承运人能按期交货,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为80%。他说,最近几周已停止接受新订单,因他无法保证何时能交货。
对于海运来说,货柜必不可少,但它正面临短缺。根据大陆货柜工业协会资料显示,通常货柜返回大陆的平均周转时间为60天,而到了12月,这一周转时间增加到100天。对此,大陆商务部上月初表示,将支持货柜制造企业扩大产能,以缓解供应短缺问题。
报导并提到,全球逾95%的航运货柜是大陆制造。而全球第一大货柜生产商大陆国际海运货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1月对投资者表示,该公司工厂的订单已排到2021年3月底。因此,海运货柜的短缺迫使更多出口商使用空运,但这样做成本更高。深圳一间电子烟生产商表示,2020年12月的空运费用按年上涨了30%左右,而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也在减少了大陆贸易商的利润。
在重重挑战下,便有公司表示,想在有需求的市场当地採购,以减轻物流方面的压力,减少对大陆出口的依赖。虽然经济学家们认为,航运问题并没有破坏大陆经济的稳步復甦态势,但此类问题对维持出口增长构成了挑战,而出口增长是推动大陆经济復甦的动力。
然而,衡量大陆工厂活动情况的大陆官方制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显示,12月增速有所放缓,新出口订单这一分项指数为51.3,按月微幅回落,但仍处于扩张区间。对此,经营干散货船的Seastar Maritime Ltd.的商业总监Charles Du Cane表示,解决这一切的真正办法是,处理好疫情和全球物流系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