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阵常见艺师循着唱词情境搭配夸张肢体动作即兴演出,表演内容即情即景,充分展现在地文化精髓。为了进一步保存与记录传统表演艺术,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继2019年出版小戏艺阵专书《欢聚乐 离别苦 情是何物:臺南艺阵小戏纵横谈》,2020年底再度推出歌舞艺阵专书《千娇百态:臺南艺阵之歌舞风情》。
由国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施德玉教授撰写的《千娇百态:臺南艺阵之歌舞风情》针对歌舞艺阵表演情节及身段进行分析,更将台南歌舞艺阵团体的精采演出内容收录其中,包括东山北势寮艺阵团的《董汉寻母》、新营太子社区牛犁车鼓阵的《牛犁歌》、七股竹桥庆善宫牛犁歌阵团的《桃花过渡》等。
文资处指出,透过出版专书,使读者对台南地区艺阵文化有更全盘深入认识,加强延续传统表演艺术生命力,进而让这些旧时民间艺术瑰宝再现风华。
文资处表示,台湾传统歌舞艺阵以民间载歌载舞的「踏谣」为表演基础,内容大多没有固定情节和刻板规范,除了在神明生日、祭典出巡、新庙落成时表演,偶尔,也可见于民间婚丧喜庆场合。
常见于台湾庙会庆典的「车鼓阵」是歌舞艺阵中的典型代表,以「丑」和「旦」为主,互相对弄,表达男女互动关系。旦角扮相通常妖艳娇媚、温柔婉约,有时可见旦角与丑角扮演者性别对调,由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身分「丑角」与由男性演员扮演「旦角」打情骂俏,扮相滑稽、诙谐逗趣,深受民眾喜爱。
台南是无形文化资产的宝库,对相关文资保存议题有兴趣的朋友,欢迎至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各出版品合作展售单位洽购书籍,或至文化局出版品网站查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