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轻轨二阶「大南环」段12日正式上路,目前仍有许多机电资讯整合问题待克服。(袁庭尧摄)
高雄轻轨二阶「大南环」段12日正式上路,目前仍有许多机电资讯整合问题待克服。(袁庭尧摄)

高雄轻轨二阶「大南环」段通车是高雄农历年前的大事,象徵沉寂2年的轻轨建设迈前一步。不过,营运前夕的压力测试不只是成果验收,更是最后补救机会,竟刻意不公告让市民参与,非得等到正式上路后再来慢慢除错。如此半套的压力测试,成效让人质疑。

压力测试可充分收集数据,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及设备实际运作连结问题,预防极端事件带来的衝击。轻轨二阶虽有一阶经验辅助,但面对新的交通考验,以及新款车厢加入,仍需要充分的实测。例如乘客较多时,如何顾及乘车品质、落实维安反应制度,也都需要透过足量的人潮压力测试才有机会看见问题。

近来肺炎疫情再升温,「防疫」一直是官办活动最大痛点,高市从跨年晚会取消到美术馆500人露营活动争议可见一斑。或许担心民眾太踊跃造成防疫破口,但公共运输系统讲求硬体设备完善、以及跨局处的整合,若没有大数据实测报告,很难做出全方位精准的调校。

最简单一例,连轻轨上下车不时需自主按钮开门的特殊乘车方式,到现在仍有不少高雄市民不熟悉,若能透过免费试乘活动宣传,势必能提升适应率及搭乘率。

这2天,少数民眾的实测已反馈许多问题,但市府仅有1天可改善,12日就得正式上线。最无争议的大南环段通车试乘都如此草率,后续重头戏「大顺、美术馆路」段考验更加严峻,要市民如何放心?

#压力测试 #轻轨二阶 #问题 #实测 #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