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树林区鹿角溪人工溼地原是废弃垃圾掩埋场,废水、废弃物流入河川污染,直至2007年政府花费5000多万元辟建河川高滩地,改善河川水质。树林国小教师胡秀芳与其他3所在地国小教师组成「鹿角溪人工湿地课程发展工作坊」,每年招收喜爱溼地生态环境的学童,在每月第3个周日固定到鹿角溪进行生态观察,至今累积超过100位新北师生参与。
「鹿角溪原本臭臭脏脏的,整治后变身为户外生态教室!」胡秀芳说,鹿角溪原本工厂林立、乱排污水,导致环境又臭又脏,但2008年台北县永续环境教育中心成立后,树林国小、柑园国小、大同国小、彭福国小4所学校的教师为了办理湿地课程,开始筹组工作坊,并成立「小小水环境巡守队」,带学生、家长、社区民眾走入鹿角溪溼地游学。
「没有学区限制,只要对生态观察有兴趣都可以参加!」胡秀芳表示,巡守队成立12年已有大约8所学校师生投入,除了树林在地国小外,也有来自板桥、三峡等学区的学生参加,而工作坊也囊括了自然科、生物科及退休教师为学生做鸟类调查、水质检测、水栖生物和植物观察等课程,甚至有老师为了教导学生鸟类知识,特地去鸟类学会取得鸟类观察员证照。
「学童参与活动后,品行、自信,自然成绩都提升了。」胡秀芳表示,学童参与巡守队活动后,当天就必须写下调查日志,藉此培养写作、观察能力,且巡守活动不论刮风下雨都会进行,也藉此培养学生的忍耐力。
胡秀芳说,巡守队前三届的学童如今已是大学生,一直有与老师们保持联繫,近年他们也主动表达意愿,希望接手相关活动,目前巡守队暑期活动都是由这些学长姐安排,除了能让他们发挥环教的热情,也象徵着世代的传承。她说,巡守队成立的目的除了是希望维护鹿角溪的湿地环境,也希望培养出「全球思考、在地行动」的学生,如今看到过去的学生愿意出手承接,教导学弟妹,觉得12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