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上台,新政府首个100天的行动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至于中美关系如何突破?中美学者分别提出包括选择与任命美国驻中大使、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华为财务长孟晚舟案等作为「切入点」。
未来的100天内,拜登政府可能推出哪些对中国有影响的政策或举措?哪些事件或将成为未来三个月里折射出中美关系走向的「风向标」?
环球网报导,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前副会长包道格表示,在拜登上台后的百日里,其对华事务最优先事项将是重建一个正常的、有计划的决策过程,并挑选有能力和经验的人才填补相应职位的空缺。
包道格认为,值得观察的一个风向标是美国新任驻华大使的挑选和任命,以及中国对大使人选表示出的态度。
復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在未来三个月中,中美关系面对的一项最重要的议程是为两国在未来四年的关系规划「大致路线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在目前中美两国几乎所有通道都被切断的情况下,应对气候变化是最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
至于抗疫方面,他认为,美国料在短时间内仍无法放下身段,不过倘若美国的疫情在拜登就任后仍迟迟不能好转,最终美国或仍将不得不与中国合作。
吴心伯认为,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一事的处理也可能成为两国互动的「抓手」。如果拜登政府优先解决孟晚舟事件,让她顺利回国,将对改善中美关系的氛围非常有帮助。
对于两国经贸领域,中国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分析,儘管拜登在贸易问题上的态度十分审慎,但在美国新政府採取实质性行动前,中美将会通过商会、民间等「幕后渠道」进行「探路」,且这种情况已经发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