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统计数据显示,澳洲出口在大陆制裁下仍持续成长,煤炭、木材、葡萄酒等产业的就业问题依然困扰澳洲政府。现在又有更强威胁出现,不过与陆无涉,是澳洲自身问题,非营利组织气候理事会(Climate Council)指出,未来数十年极端气候会常为澳洲民眾生活日常,像去年的山林大火会更频繁发生,每年损失恐超过1000亿澳元(约2.18兆台币)。
气候理事会指出,和1970年代初相较,极端气候带来经济损失已经几乎变双倍,过去10年代价是350亿澳元。如果放任气候变迁不管,与之相关的火灾、洪水、旱灾、风暴、海平面上升,到2038年后可能每年让澳洲损失破千亿澳元,因此无家可归者可能多达欧洲5倍。
澳洲前年9月起由于创纪录乾旱后紧接着创纪录高温,包括新南威尔斯州、维多利亚州等地开始出现严重山林大火,持续烧到2020年2月,燃烧面积约17.1万平方公里、即近5个台湾大小,超过5900栋建筑被毁,并造成34死,超过10亿动物丧生,也有研究指出无尾熊物种存续因此受威胁。
报告的主要作者斯泰芬(Will Steffen)说:「去年夏天森林大火已经表现出,当气候到达临界点会发生什么事。类似事件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发生。我们不能指望极端气候会以平稳的线性方式增加,事实上这些事件可能会突然以极快速度增加。」
他称澳洲必须致力于到2030年碳排放减半、2040年实现碳中和,并且暗讽澳洲现任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这显而易见事我们需要採取行动的事。有很多技术正投入使用,让减少碳排放变得可能。事实上阻碍澳洲的是意识形态、政治因素,和既得利益。」
莫里森和美国前任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同样是气候变迁阴谋论者,不相信气候变迁,认为承诺减碳只会便宜中国大陆等开发中国家,因此不愿提出具体碳中和承诺,在英国主持的气候峰会上还曾因此被禁止发言。
澳洲是全球最大煤碳出口国,莫里森也曾在接受质询时当场拿出一块煤,因此得到「碳-莫(Coal-Mo)」称号,有分析认为矿业能左右的澳洲选票非常多,因此莫里森除不愿正视气候变迁议题外,也有不想得罪矿业考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