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产业分析师胡自立表示,这反映出当环境限制降低,消费者对行动支付的青睐度仍有持续成长的潜力,而随着电子支付新法通过,加上疫情持续加速消费者对非接触式工具的依赖,预期2021年行动支付市场将更活络,未来业者竞争关键将在于增加更多的场景与合作策略。
根据资策会MIC调查,行动支付用户消费行为有三大发展趋势,分别为「用户需求持续集中化」、「每日用户首度萌芽」与「疫情带动六大场域成长」。首先,用户对行动支付的需求持续更集中化,延续2019年,八成用户持续使用款数仍介于1~3款,但「只用1款」的用户从2019年23.6%,增至2020下半年37.7%,涨幅高达14.1%。资深产业分析师胡自立表示,这与主流行动支付可支援场景变多有关,有更多消费者可只用一款行动支付,便满足大部分消费场景需求。随着国内行动支付品牌数已突破70家,调查也发现,用户删除或停用行动支付比例从2019年19.9%增至2020下半年23%,反映出当用户有更多尝鲜与选择的机会,品牌之间的替代性也会增高。
观察不同品牌用户特性,单次消费千元以上的用户比例,以Apple Pay(80.2%)最高、Google Pay(65.2%)居次,LINE Pay也有62.6%;每次平均消费金额1000元以上的用户比例,PX Pay和玉山Wallet皆4.3%、Pi拍钱包3.9%;而比较活跃用户比例,可发现街口支付高达45.6%、玉山Wallet为44.7%。
调查的第三大发现,是六大场域的成长表现突出,包含了本身渗透率高的三大通路「超级市场」、「量贩店」与「网路商店」,以及新兴成长场域的「外送平台」、「App平台」与「缴费」,其中以外送平台成长幅度最大,其中,2020年COVID-19疫情是带动六大场域渗透率上升的关键因素。
资策会MIC也特别调查2020年疫情期间,台湾的行动支付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变动。有45.5%消费者在此期间,愿意优先选用行动支付,有39.9%用户增加在实体通路的使用频率、48.2%用户增加网路购物使用行动支付的频率。观察消费者支付工具使用频率,疫情期间行动支付增加了42.2%,为主流支付工具中增幅最大,其次为实体卡片以及电子票证;相反的,现金用户频率减少33.4%。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胡自立表示,疫情逐渐改变消费者的付款模式,加速养成消费者的非接触式消费习惯,将为2021年市场观察另一重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