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夜宴图〉,诉尽了韩熙载的秘密,道尽了南唐的风华〉

【爱传媒蔡诗萍专栏】李后主身陷大宋的国都汴京,屈辱的接下「违命侯」,吃喝穿用,所有开销都要看皇帝的脸色。可以想像,他的苦闷。除了喝酒,填词,或者读书,发呆之外,他能做什么呢?

最自由的,莫过于回想往事了。只要想在脑袋里,不说出来,或不写出来,谁知道呢?

当然李后主最终死于非命,还是因为他把心思念头写出来了!

他会想到韩熙载,很合理。他一度是考虑让韩熙载拜相的。让他来挽救南唐越来越衰弱的国势。而韩熙载也曾经是抱负满满的。可是,李后主身旁的人,力劝他不可。

他们说,韩熙载奢靡,荒唐,已经老了,不堪大用了。

李后主怎会不知韩熙载老了,但年龄不是问题,老臣谋国,重点在,他必须志在千里,不是吗?于是,李后主想到一个办法,找一位画师顾闳中,去韩府探探底。看看这韩熙载到底是怎样奢靡虚华度日的。

顾闳中用了多久时间,不详。但他画出了一幅了不得的大画,这是真的。这是一副绢画。画在绢帛上。全长是335.5公分,宽是28.7公分。画上,分五个场景。

由于这是一副卷轴,我们必须从卷轴的概念入手,才容易理解这画的逻辑。顾闳中为了把韩熙载的夜生活,鉅细靡遗的报告给李后主,可谓费了相当的心思。

卷轴,是传统中国绘画的一门独特表现手法。把卷轴一一舒展开来时,它本身就是一个时间轴。甚至,是不同场景的切换,转场。

不了解这,我们看卷轴便会纳闷:怎么时空这么混乱?怎么有些人一再重复出现?顾闳中是不是很厉害的密探,不得而知。

但,他画出来的〈夜宴图〉,超厉害。这图有五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宾客们或站或立,乐伎弹奏琵琶。画面上,看得出,南唐的官服,保留了唐朝的样式,也等于说明南唐是以继承「大唐」做为政治号召的。

韩熙载在现场。

他坐在坐榻上,视线投向表演琵琶的女子。但,引人好奇的是,他的脸,很淡漠。琵琶演奏什么乐曲?我们不得而知。但推测,既然迎宾,总不会是哀怨曲目吧!韩熙载干嘛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态呢?

做主人的,没必要装酷吧!我卖个关子,我们慢慢沿着卷轴,慢慢看。一幅画,伏笔了南唐的国运。一幅卷轴上,说一整晚韩熙载的豪门宴。如果是西画的画风,会从单一视角,纵贯宴会全貌,远近大小,有清楚的视差。

可是,你看〈韩熙载夜宴图〉,无法从现在我们接受的西洋绘画观点切入。一幅平行的卷轴,是时间序列的推陈,是空间结构的并立。

〈夜宴图〉第一景,韩熙载陪宾客一块欣赏琵琶演奏。他一脸茫然。

第二景呢?他换了件宽容袍子,干嘛呢?他的宠妓王屋山上场了。韩熙载非常宠爱她。画面上,她摆了一个舞姿,后人考证,她跳的是〈六么〉,也就是,唐诗里常见的〈绿腰〉。

韩熙载亲自为她击羯鼓。宾客有人在一旁起哄,击掌助兴,我们固然无法从画面上,听到现场的击鼓声,助兴叫喊声,但画面之生动,千百年后,依然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现场的激动。

但,要注意,韩熙载的表情,还是很漠然。

第二景里,有一位僧人。这僧人在南唐蛮有名气的,叫德明和尚。日后,南唐要亡国前,宋军兵临城下时,李后主还在听这位和尚讲经,来抚平自己的恐惧。

第一景到第二景,是用一张床榻做区隔。跳到第二景,空间换了,时间也往夜里移动了。第三景,是隔了一道屏风。

舞蹈,击鼓,表演告一段落。韩熙载入内更衣,休憩。他坐在榻上,画面上,数一数有七位女侍在服侍他。

你不必惊讶,歷史记载,韩熙载最多时,府内蓄养的伎妾超过百余人!一间内室,七位女侍服侍他,看来非常写实。这一方面显示韩熙载的奢华,又何尝不显示南唐的繁荣呢!

休息过后,晚宴另一段高峰开始。

第四景,韩熙载换了更为轻松的服装出场。他袒露肚子,轻摇方扇,在跟一位女侍说话。

但画面上,五位美丽的管乐手,组成的室内管乐团,正神情愉悦的吹奏。旁边坐着一位男士手执拍板,显然在指挥这支女子管乐团。他就是南唐有名的乐师,教坊副使李家明。

这人以后还会在李后主的记忆里,一再浮现。因为「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那教坊乐队临别的哀歌,仍然是由李家明指挥的。

终于,第五景了。夜宴还是要结束的。

韩熙载亲自送客。他挥手致意。有的宾客流连不去。有的,还缠着美丽女侍。有的,明显往外走了,还有女侍隔着屏风,对他款款细语。

这里面。还是有故事的。韩熙载终其一生,当不了宰相,看来这幅〈夜宴图〉,说明了一切。

但,他日子过这么好,他夜夜可以笙歌,他为何还是一副「我,好不快乐啊~」的要死不活一张扑克脸呢?

他的心思,我再慢慢告诉你。不知人在汴京的李后主,后来想明白了吗?

作者为知名作家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截图。

●经授权刊载,原文分享于作者脸书。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韩熙载 #李后主 #卷轴 #南唐 #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