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棉花进入收成季,初步估计产量超过去年4倍,但往年占採购量达8亿澳元(约182亿)或65%的中国大陆市场依然没有採购迹象,农民表示只能找其他市场代替,当然可能无法像卖出一样高价。
澳洲棉(Cotton Australia)CEO凯伊(Adam Kay)说:「中国没有买走任何棉花。关税没有增加,也没有其他类似措施,他们就是单纯不买而已。」去年10月,由于日益恶化的中澳关系,大陆纺织业者被要求不要购买澳洲棉花,儘管路透等媒体推测的加徵关税并未发生,但澳洲棉花对陆出口事实上接近归零。
今年澳洲棉花产量估计可达250万包,去年则是过去40年来收成最差的年份之一,仅60万包。凯伊依然对产业表达乐观:「估计产量对行业里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值得兴奋的消息。我们正把产品推向孟加拉、越南、印尼、泰国,和其他市场。有些市场可以吸收过去在中国的销售,虽然价格可能有差别。」
雪梨科技大学澳中关系学院所长劳伦斯森(James Laurenceson)指出,多元化或许是澳洲面对北京当局各种贸易制裁可以採用的策略,也是值得追求的目标。对于大麦、牛肉等某些生产者来说,开发新市场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但是去年贸易数据显示出这种战略总体难度。
去年在贸易战之下,中国市场仍占澳洲出口40%写下纪录,虽然澳洲政府和不少媒体解读是北京的贸易制裁无实质效果,但在劳伦斯森看来,这反而显示澳洲贸易对中国高度依赖。澳洲诚然可以在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国扩大贸易网路,仍无法抵销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