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股价1月底触及125元的近10年高点后拉回修正,股价于108~110元附近获得支撑,近日呈现高檔盘整态势。受此消息激励,今(25)日开高劲扬4.98%至116元,早盘维持逾4%强劲涨幅。不过,三大法人本周迄今仍调节卖超6635张。

鸿海跟Fisker预计在第二季底前完成协商沟通,并正式签署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全新级距的电动车产品,预计2023年第四季推出Fisker第二款电动车,预计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目标市场范围包括北美洲、欧洲、中国大陆和印度。

亚系外资认为,鸿海与Fisker合作生产下一代电动车,意味鸿海的电子代工服务(EMS)能力可在电动车市场中复制。双方目标2023年第四季实现量产,预计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彰显出鸿海能及时加快EV产品的开发和量产。

亚系外资预期,Fisker的市场敏锐度及鸿海的供应链能力,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以每年25万的产量及3.5万美元的平均价格(ASP)假设,预估此计画若执行得当,将可贡献鸿海2024年营收达近4%。

亚系外资认为,此项交易彰显了鸿海在电动车业务的突破,因为其EMS能力已被一家大型电动车制造商认可,并制定了具体计画,以加快开发及推出商用电动车,将纾缓市场对鸿海电动车业务能力的担忧。维持「买进」评等、目标价150元不变。

日系外资亦对鸿海与Fisker的合作乐观看待,认为是续与吉利合作后,在电动车整车开发和制造方面的另一个里程碑。鸿海自去年10月推出MIH平台以来,与合作伙伴在电动车领域取得强劲斩获,应有助于集团加快业务转型步伐。

日系外资认为,鸿海短期内受惠内部优化及疫情后需求回升,毛利率将恢復上升趋势,今年获利可望强劲成长28%。汽车及电动车对鸿海营运的贡献将在2022~2023年逐渐实现,为另一波强劲成长动能,维持「买进」评等、目标价130元,为产业及高科技领域首选。

美系外资指出,鸿海将发展策略转向电动车领域后,此次与Fisker的合作案,为去年以来的第6件。鸿海推动的电动车开放平台MIH,目标为提供具成本效益的零组件和设计解决方案,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目前加入的合作伙伴已自1月初的200多个增加至700多个。

美系外资预期,鸿海今年将宣布更多与电动车相关计画,不仅将展示业务转型承诺,并展现提供电动车零组件、组装、软体、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助提升投资者对鸿海的长期成长前景和毛利率改善信心,维持「买进」评等、目标价130元不变。

#鸿海 #股价 #Fisker #电动车 #目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