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就是市议员选举,南市府民政局16日在议会临时会提出专案报告,针对议员选区画分听取议员意见,上次选举首度採大选区制,引发关注,昨日出席的市议员多数倾向恢復小选区制,包括蓝营、小党及无党籍议员,甚至少数绿营议员都有「异见」,市议员蔡淑惠说,6都只有南市採大选区制,拒当试验品。
县市合併后,台南市原有18个选区,2017年时选委会以选区沿袭已久,规模大小不一、应选席次多寡不均、且半数选区没有妇女保障名额等因素,将其合併为13个选区,明年底又要选举,选委会日前发文徵询市议员、政党及市府相关单位对选区画分看法,意见各异,16日民政局也在议会临时会提出专案报告。
国民党市议员蔡育辉表示,4年前调整选区,是当时的市长赖清德为了选举利益考量,蔡育辉认为,大选区表面上看起来人数多、机会大,但候选人其实得有政党奥援或经济后盾才有优势,这也相对压缩政治新人或素人出线的机会,还是改回小选区较佳。
选区扩大,使得选民服务难度更高,国民党籍议员洪玉凤指出,当初合併选区时,市议会在公听会上以压倒性表决反对,但中选会、南市选委会却把民意当成「狗吠火车」坚持调整,县市合併前约1万8千人就有1席议员,合併后每3万3937人才选出1席议员,议员负担越来越重,对市民也是一种惩罚。
民进党市议员陈怡珍说,选区调整后,反而造成立委与市议员选区不一致现象,增加选民服务上的困难;无党籍市议员许又仁表示,南市立委席次增加、选区缩小,而市议员选区却反而扩大,他建议可将市区选区扩大、席次增加,偏乡则缩小选区、减少席次。
南市府民政局长姜淋煌解释大选区制有利妇女保障名额,也遭多位女议员「吐嘈」,表示自己能靠实力选上,姜淋煌说,会将议员意见转达,至于能否调回「小选区」,得由中选会决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