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扰数日的大陆特斯拉车主维权风波,在官媒批评与主管当局表态之后,特斯拉终于连发3次道歉,最后一次还是半夜发的。看起来似乎是向消费者妥协了,但网上很多讨论都认为,此事特斯拉根本是想打太极拳就混过去,该公司有关品质积怨极深,一旦此一维权事件认输,后续还会有更多处理不完的消费者投诉,因此只能拉长与维权客户纠缠时间,以拖长战线来吓跑其他有意仿效的客户,就算最后被迫赔偿这位车主,也能挡住其他客户的维权行动。
事件起因是今年2月河南张姓女车主的父亲驾驶特斯拉Model 3发生事故,车主认为事故是刹车失灵造成,要求特斯拉退车与赔偿损失。经车厂检验表示车况正常,车主对结果不服,经过多次到公司闹场的维权行动后,在4月19日的上海国际车展上身穿印有「刹车失灵」字样与特斯拉商标的T恤,站在特斯拉的车顶上抗议,随后被保安抬走,上海公安局则以「扰乱公共秩序」罪名予车主拘留5日处分。
事件经过在网上引发热议,被中央政法委、纪监委、《新华社》点名批评,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然后公司发声明「尊重消费者与法律法规」,网上一片骂声后,市场监管局下令缴出行车数据,特斯拉才发现苗头不对,在半夜发表道歉声明,并承诺全力配合调查。
特斯拉迟来的道歉,消费者并不卖帐,「拿出诚意」、「别来虚的,拿出有用的解决方案」的意见充斥各个网路平台。这种对特斯拉的不信任是长久累积的结果,数年来特斯拉对待消费者的高傲态度受到诟病,此次维权事件发生后,该公司副总裁陶琳在受访时还说,「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更是连客户以外的民眾都被激怒了。
批评特斯拉的风潮一起,特斯拉股价也受影响,下跌3.4%,市值蒸发约1568亿元人民币(合台币6787亿元)。不料维权事件还未平息,广州又发生特斯拉撞墙翻覆并起火燃烧的事故,车主当场死亡。不断上演的风波,给特斯拉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困扰,已有不少预定特斯拉的车主选择放弃订金和退车,市场也传言一些保险公司开始考虑不承保特斯拉的车险。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备受追捧,股价一路狂奔,市值暴涨突破7000亿美元,超过了前3家车企丰田、大眾、宾士市值总和。但随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消费者对其失望越来越多。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的股价从最高点900美元跌回744美元,虽然受美股科技股趋势影响,但比照其他科技股,特斯拉跌幅相对较高,其中与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特斯拉的业务人员私下对媒体表示,上海车展闹过维权事件后,顾客都会问到刹车失灵问题,也都询问过退车事宜,看车的人变少了,成交量也下滑,观望的气氛很浓厚。「销售人员向公司反映希望处理维权事件别这么强硬,但是公司认为3、5年之内无人能赶超,因此处理一些问题时就比较强硬。」
微博有网友近日进行网路调查,询问「相信特斯拉以后能及时解决问题吗?」结果有92.32%选择「不相信」,0.76%选择「相信」。陆媒《新浪财经》所做的调查中,有57.4%选择「不会再买特斯拉」,20.33%选择「不影响还会买」,剩下的选择「观望」和「其他」选项。
网民们还反应,如果在社交网路的特斯拉官方帐号上表达不满,会遭到封锁,销售人员在挂牌问题上刁难客户讨要好处,甚至恶整不从的客户与报导这些消费纠纷的媒体,「店大欺客」的恶形恶状几乎已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特斯拉企业文化。
特斯拉店大欺客除了马斯克形象与名气大之外,销量好也是主因,2020年热销车型Model 3几乎每个月都在创纪录,全年销量达到137459辆,高居大陆新能源汽车年度冠军。但是此一现象今年以来出现快速转变,据大陆官方资料,今年一季度蔚来与小鹏汽车的同比增长率都在400%以上,特斯拉的出货总量虽夺冠,但同比增幅仅109%,逊色不少。特斯拉出货量下滑也在美国出现,美国市场新车品质研究(IQS)报告让特斯拉的排名垫底,2020年美国《消费者报告》可靠性排名中,特斯拉列名倒数第2。
特斯拉在此维权风波中先是硬气地回呛消费者:「对不合理诉求决不妥协」,后半夜态度转软:「尽全力的满足车主诉求」,态度转换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有些网民从道歉声明中看出弦外之音,认为这不过是特斯拉的缓兵之计,最后的结论仍然是:「特斯拉用户的利益高于一切,但是不能高过车顶!」特斯拉很可能继续打迷糊仗与消耗战,歹戏拖棚地把这件消费纠纷用各种方法耍赖,以拉长战线及冗长的官司来遏阻后续打算仿效的客户。只是此事的风波在目前政治情势下可能会继续扩大反美风潮,其中的变数还很多,像此类涉及外商的维权事件较少,值得观察中共官方处理方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