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于4月30日上任满100天,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认为,美国对台政策雏形已经逐渐浮现,即是拒绝战略的立场明确,更加确认要维持「战略模糊」的政策。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近日举办「拜登新政百日观察座谈会」。座谈会筹办人、中研院欧美所副研究员吴建辉于会中表示,拜登政府上任后强调「美国回来了」,美国重拾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参与,提倡疫苗外交,美日高峰会以及七大工业国高峰会上关注台海议题,均反映了此一政策方针。显见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与台湾息息相关。
林正义则认为,除了中国大陆,许多国家对拜登的政策几乎都是正面的。拜登则把中国大陆当成特别挑战,而目前美中关系维持「三个C」,其中包含合作(cooperation)、竞争(competition)与避免对抗(confrontation)。
林正义指出,从台湾角度来看,战略明确对台湾利益比较高,但是台湾态度不重要,因为台湾没有积极向美国清楚表示美方应该要採取战略明确的立场。如此一来,台湾应该可以说服美国维持战略模糊的政策,但是也要有强化军事行动的能力,或许可以把潜在伤害降到最低。
中研院欧美所兼任研究员裘兆琳说,拜登政府在预防战争的战略非常清晰。过去一百多天任期中,中国大陆在他上任2天后就继续军事武力展示。很多人说拜登追随川普作法,但却没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继续战狼外交,这是因跟果的关系。若中国大陆在拜登就任初期有不同表现,那美国的相对因应措施就会有所不同。
裘兆琳指出,拜登看到中国大陆继续在台海、南海等地有一连串武力展示,才因此跟进。因为拜登要清晰地告诉对方:「你若发动战争,我们准备好了」,而因应的最好准备方式是「你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此美国也给台湾充足的武器。但这并不是两岸武器竞赛,而是让台湾有足以吓阻中国大陆对台动武的条件。台湾要向全球展现自己的战略清晰,应积极表态自我防备的决心。
「战略可以模糊、但战术必须清晰」,前国防部部长蔡明宪表示,美国即便採取战略模糊,但有必要时仍需展现实力,不要让中国大陆有误判的空间。
蔡明宪认为,两岸过去40年解放军的战机极少越过台海中线,如今却变成常态,战略模糊或许能让中国大陆维持一时的韬光养晦,但最后恐将养虎为患。
蔡明宪指出,台湾要增加国防预算、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对中国大陆展示寻求和平的时候,也要做好随时反击的准备。美国近年来积极对台军售(硬体),但也要加强软体的合作。此外,台美国安会以及军机军舰应可以直接通讯、分享情报,作为台海危机的处理机制。台美日的军舰也应进一步合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