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于欧洲许多国家正在酝酿禁止接受政府补贴的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德媒呼吁在目前美国极力对抗中国的情势下,欧洲不能被幼稚的对华政策诱惑而採取贸易保护主义,不能被美国利用来当作与中国脱鉤的工具,应继续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原则。

《德国之声》引述《商报》评论指出,欧盟酝酿禁止受政府补贴的外企进入欧洲市场,这种做法颇有双重标准之嫌:「难道欧盟就没有数十年如一日地补贴本国农民,以至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毫无还手之力?难道飞机制造业巨头空中巴士,就不是用国有资本打造的?难道在欧洲大陆上就没有无数的国家资本参股的企业?难道通过货币政策手段人为压低的利率,就没有肥了各国财政部以及各企业高管的腰包?」

评论质问,当今欧盟的干涉经济战略,当然首先是为了对付中国。但是,谁又能否认中国正是通过不公正手段崛起成为经济超级大国、而且依然在变本加厉地使用这些手段?

文章说,当前欧盟对华政策有个主要矛盾,一方面欧中经贸仍有巨大商机,但是另一方面,对一个专制国家形成巨大依赖,也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面对中国的经济霸权,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是否为明智的手段?」

文章认为,与美国等市场经济盟友共同向北京施压,绝对是必要的。因此,欧盟在拜登就职前匆忙出炉《欧中投资协定》也绝对是个错误的举动。但是,「欧洲是否应该与美国一道执行对中国脱鉤的战略?绝对不能!」因为这种战略的政治以及经济风险对于欧洲以及德国将是难以承受的。

去年底梅克尔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最后一天,抢在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就任之前,中国与欧盟宣布达成长达7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图为中欧视频峰会上,双方领导人共同宣布完成谈判。(图/欧盟委员会)
去年底梅克尔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最后一天,抢在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就任之前,中国与欧盟宣布达成长达7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图为中欧视频峰会上,双方领导人共同宣布完成谈判。(图/欧盟委员会)

作者表示,「以贸易促转变」或「政治归政治、生意归生意」的对华政策知无疑是幼稚的,过去几十年欧洲企业从中国赚取高额利润的模式也不再能持续。但是,一个连形成统一外交政策都做不到的国家联盟,妄想去教训超级大国中国,这种认知同样幼稚。欧洲需要一个价值观导向的外交政策,而这种价值观也包含市场经济的理念。

文章来源:德语媒体:民主国家拿什么抵抗中国模式?

#中国 #欧洲 #欧盟 #市场经济 #脱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