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公布任何疫情扩散,人潮拥挤会出现在大卖场!各国都会如此,而不只是臺湾而已!就是所谓「海潮效应」。当一个人,在疫情大流行公布后,会出现类似「海潮效应」或「巴纳姆效应」或「齐加尼克效应」或「霍布森效应」的偏见。

这些期待的偏见效应,带来社会作用共鸣,由于民眾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的理性分析,容易一味沉溺抢购囤货。藉由这样的疯狂购物行为,满足自己的偏见和期待,或许就是人类心理的防御机制之一的群体表现。

●大卖场工作人员感染Covid-19是一般客户的5.1倍

大卖场中最危险的就是工作人员,因为必须承受大量不明感染源的客户,由于现在社区感染,已经是第3阶段,代表整个社区,有人出入的地方,一定会有病毒来源。这时,首先牺牲的就是大卖场工作人员。

大卖场工作人员感染Covid-19是一般客户的5.1倍。(图/今健康提供)
大卖场工作人员感染Covid-19是一般客户的5.1倍。(图/今健康提供)

多伦多一个大卖场,在大流行下,所有员工必须强制戴上口罩及手套,三天后进行筛检,竟然发现20%的员工都是阳性个案。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个案近76%是无症状感染者,所以员工依旧可以有很好的体力,传播链也就这样开启。

更恐怖的是,部分员工採检为阴性,回去社区后,仍有1.3%会在社区确诊感染。员工感染病毒,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感染者,回到社区,就有可能传播给不知情的家人或社区朋友。

研究人员认为,在大卖场内,其工作人员很难与客户保持安全距离,再加上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人潮没有受到控制,使得工作人员处于高风险感染状态。

●大卖场哪里最危险?

1.生鲜食品

生鲜食品一直都是高风险区,因为大家进来,不一定会买,但一定会摸一下。可以想像前一位客户手指头可能沾满病毒,下一个来又摸,这时候就容易中招。

2.收银柜台

大卖场内另外一个病毒传播的热区,就是收银柜台。由于人潮眾多时,在收银柜台逗留时间愈长,愈没有办法维持社交距离。

大卖场哪里最危险?(图/今健康提供)
大卖场哪里最危险?(图/今健康提供)

3.中间走道

由于中间走道空间比较宽敞,大家很爱在此区域逗留走动,反而放东西的狭窄地带,大家拿了货品就会离开。反观中间走道的客户,东看西看,前后左右也很少有社交距离。

4.出口

当大家在大卖场污染了一遍又一遍,很开心要把战利品带回家时,出口就成了病毒传播的热区,尤其是出口处只有一个的大卖场,且人群聚集,又无法分流,会增加近42%的传染率。

●如何降低大卖场Covid-19感染率?

英国研究发现,如果要降低大卖场Covid-19感染,必须改变大卖场设计的流程管理。

1.人流管制

管制大卖场人流,在平均流量的75%即可,而不是无限给客户一直进入。如果有人流管制,感染人数将会减少一半,感染率也会减少30%。

2.时间管制

管制客户进入的时间延后50%,感染人数会减少75%,感染率也会减少50%。

如何降低大卖场Covid-19感染率?(图/今健康提供)
如何降低大卖场Covid-19感染率?(图/今健康提供)

3.强制戴口罩

进入大卖场,强制佩戴口罩,感染人数会减少83%,感染率也会减少83%。

4.戴口罩+人流管制

两者合併执行,感染人数会减少92%,感染率也会减少89%。

5.戴口罩+时间管制

两者合併执行,感染人数会减少96%,感染率也会减少92%。

因此戴口罩+时间管制,两者合併执行,是减少大卖场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逛完卖场勤洗手 保护自己和他人

重症医学黄轩医师提醒,大卖场可以去,但要选择有控管消毒的大卖场,逛完卖场记得要洗手,或是用酒精消毒,才能有效减少Covid-19感染率,你的家人和社区才会安全。

文章来源:本文由《今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今健康 #新冠肺炎 #台湾 #大卖场 #感染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