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用晶片缺货荒下半年有望缓解?回顾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产业链失衡,尤其晶片变得奇货可居,先有远距、宅商机、5G等需求带动,后又随着消费类终端和汽车产业逐渐復甦,疯抢产能的状况更加严峻,其中又以车用晶片稀缺为最。
汽车市场去年受疫情打击,不少厂商被迫停产并向晶圆代工厂撤单,但随着终端市场好转、库存水位见底后,第四季起开始大量释出急单,就连以往靠自有产能打天下的IDM厂,也扩大委外台湾晶圆代工厂支援。车用晶片严重的缺货状况延续至今,今年以来又陆续发生美国德州大雪造成位于奥斯汀的三星(Samsung)、恩智浦(NXP)、英飞凌(Infineon)晶圆厂停摆,以及日本地震影响了茨城县的瑞萨电子(Renesas)那珂晶圆厂营运,让原本供应已相当吃紧的半导体产能雪上加霜。
车用晶片六月起可望逐步舒缓
不过,近来不少消息似乎都显示着车用晶片短缺问题可望看到曙光,包括恩智浦、英飞凌以及瑞萨都相继释出六月可望恢復产能的消息,另外,墨西哥的汽车零组件协会INA也预估,车用晶片短缺情况将在七月获得缓解;不仅如此,台积电先前也同样指出车用晶片有望于六月底见到舒缓迹象。车用晶片可望舒缓的消息,不仅为全球汽车业者捎来一大佳音,也可望挹注台湾眾多车用零组件包括车用面板、记忆体、马达、连接线器等厂商下半年营运看俏。
其实自从全球爆发车用晶片缺货潮以来,台积电已数次提及将全力支援汽车产业,除了自去年第四季就开始动态调整、重新分配晶圆产能外,台积电今年在MCU(微控制器)的产线也将增产六成;且据悉,六月起台积电更进一步加大力道,强力执行产能优先供应给车用晶片的方针,盼在六月底前赶上客户的最低需求。
解决车用晶片短缺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即是因为汽车供应链相当长,若是卡一小段,就会造成整条供应链塞车,此外,专家也指出晶片的生产周期通常约十到二十周不等,较难灵活增加产量,而由于车用晶片又是利基型的产品,通常需要提前一年做规划,加上汽车业为了更高效的管控成本,通常採取精实生产,库存并不多。因此当车市迎来反转向上的强劲需求后,晶片供不应求导致的生产阻碍,就显得更加严重。
汽车半导体元件主要包含MCU、功率半导体如IGBT、MOSFET等、感测器和各类类比元件,而自驾车还包括ADAS辅助类晶片、CIS、AI晶片、光达(Lidar)、毫米波雷达和MEMS等一系列产品;目前产能受排挤最主要集中于八吋与十二吋成熟制程所涵盖的MCU、功率半导体、CIS等晶片。
仔细来看,全球车用晶片逾八五%都掌握在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与瑞萨电子五大IDM厂手中,但因产能恢復有限,且这些IDM厂近几年来皆无扩建新厂,再加上未来对于各式车用IC的採用量只会持续增加,而台湾拥有最多的八吋与十二吋厂,且车用半导体制造的量、规模与良率也都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台积电掌握了先进制程的关键,随着自驾程度提升,先进制程的导入也将越来越多,眾多优势让台湾晶圆代工厂过去半年接获许多车用晶片急单。(全文未完)
全文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2149期精彩当期内文转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