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4.0上路至今,不少民眾仍嘆看的到吃不到。绿委何志伟今日召开线上记者会表示,体育署受理健身产业申请宛如黑幕,缓不济急,健身教练成孤儿,产业成皮球,而光是「World Gym」和「健身工厂」两大连锁健身房会员,总数即达60万,现在因为疫情而关闭健身房,政府应尽快想办法,帮助业者渡过难关。

何志伟指出,健身房业者纾困面临三大困难,第一是体育署纾困申请进度宛如黑幕,纾困行业缓不济急;第二,自由教练难以证明收入受损纾困成空气大饼,看的到吃不到;第三,健身产业遭银行认定高风险,贷款困难。

何志伟说,教育部当前设置的纾困申请网站上,完全无法显示当前的申请进度,即便业者致电体育署纾困专线,按照专线人员指示操作,对于申请进度仍然只有「申请成功」,但是否在审阅中、是否被退件、何时核发金额完全没有显示,更不用说查询功能。

何志伟批评,业者在教育部开放纾困的第一天就申请至今,仍然无消无息,对照业者的热锅上蚂蚁,教育部俨然是坐在办公室不喊热。

何志伟表示,健身业的自由教练,纾困条件是「没有在任何单位全职,并以2021年3月至4月平均收入或2019年度同月之酬劳减少50%以上」为基准,然许多健身教练与健身房是属于承揽制度,与雇主不存有聘雇关系。

何志伟指出,当前自由教练遇到的困难其实都可以仰赖「签切结书」来做证明,就法律效果来说,切结书不可做假,否则会有偽造文书、诈欺等问题.如果去年的纾困可以用切结书让民眾领到救命钱,今年为什么不可以?请各机关是时候放下各司其职的心态,让民眾用最简便的方式完成纾困行政作业。

与会的打铁健身执行长吕宇晟提出,健身房业者在与银行申请相关纾困贷款屡遭刁难,因各大银行将健身产业列为高风险产业已行之多年,只能给予业者小额贷款,甚至有发生业者无法提供7月中才能申请之营业人销售额与税额申报书(401、403)而遭拒绝申贷,再在显示产业歧视与不公。

何志伟表示,业者贷款困难,应由政府介入协助处理,经济部应提出信保专案,由政府协助业者向银行担保,使业者免遭银行拒绝申贷。

#业者 #纾困 #何志伟 #健身产业 #体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