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湾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面对国际供应链的绿色制造要求,再生能源是维繫国际供应链的关键,为了扩大再生能源推广,经济部技术处持续运用科技专案资源持续发展新能源技术,协助我国积极迈向2025年太阳光电装置容量达200亿瓦(20GW),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20%的目标。为了有效开发太阳能电力,近年来已积极在滨海场域布建太阳能发电系统,然而传统太阳光电模组的铝金属边框易因环境高盐分导致腐蚀损坏,工研院执行经济部科技专案进行创新工程塑胶边框材料及制程的开发,可延长滨海场域太阳能模组使用寿命,此外也携手三家上中下游厂商建构研发联盟与产业价值链雏型,将可透过滨海场域的建置,打造国产化工程塑胶新材料于太阳能模组应用之供应链,力助臺湾产业打进国际市场。
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所长李宗铭表示,臺湾日照量高,具有发展太阳能的优势,然而太阳能板因使用年限长,需长时间承受日晒雨淋,提升耐久性与可靠度是材料发展关键要素。工研院研发出国内首创耐候耐蚀尼龙工程塑胶边框新材料,结合创新加工成型技术应用于高耐候太阳能模组边框。工程塑胶边框复材拉力强度表现优于国际大厂,并通过国家标准VPC标章测试验证,使太阳能模组适用于滨海场域、岩滩、离岸等高湿高风压高盐害之严苛环境,带动绿电发展新商机。
耐候耐蚀尼龙工程塑胶边框不仅高绝缘且耐久性提高,其成型制程较传统铝边框挤压加工节能,未来模组汰役后的工程塑胶边框还可回收再利用,目前于澎湖高盐分腐蚀滨海地区进行实际场域验证,未来预估滨海场域将有100万套以上的太阳能模组建置,据此抢攻沿海场域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庞大商机,迎接太阳光电新世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