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制造商增加产能的能力是有限的,英飞凌执行长Reinhard Ploss指出,而亚洲制造商在新冠爆发之际压抑了人力,进一步限制了产能。「情势依然很艰难,在某些领域甚至变得更困难」。
远端办公和家庭教育等趋势推动了高阶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让一些制造商的低利润率的晶片供应吃紧,并迫使许多汽车制造商在2021年上半暂停生产。
Ploss表示,为汽车业提供电源半导体的英飞凌,非常依赖晶圆代工厂商,例如台积电;公司正就满足客户需求,与台积电进行「深入对话」。
今年五月,Ploss曾指责几家代工厂商,其在新产能未能投入足够资金,特别是衝击到英飞凌较旧的20至90奈米晶片产品线。
英飞凌能够更好地以自家(in house)制造满足专业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在奥地利Villach市新厂很快将投产;而德国Dresden市工厂仍有閒置产能。
Ploss表示,公司有两个工厂可以发展,是较竞争对手有更多优势,他们什么都缺。不过Ploss补充指出,英飞凌目前拥有的产品库存总量已经正在枯竭。要让供需平衡,晶片制造商需要暂时地面对超过负荷的供应链。
关于欧盟加速在欧洲建造新产能,减少对亚洲的依赖,Ploss质疑欧盟建造先进2奈米工厂的目标,「我会质疑客户应该是谁?手机公司?那儿已经没多少欧洲人了,电脑制造商?我们有使用电脑,但是没有制造它们」。
Ploss认为,产业政策应该注重发挥欧洲传统制造业优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