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八景」随不同时代而有所变迁,最早出现于1696年清领时期《臺湾府志》,即使台湾八景相关描述,当时开发多半集中于西南部,因此,胜景皆大部分集中于台南,今天台南虽已不復见当年景色,仍可透过文献与学者研究,重新建构歷史场域,遥想昔日台南胜景。台南市文化局近期特别选择具歷史场景意义6处制作歷史场景解说牌,标示台南歷史纵深。
文化局表示,此次委托台南大学戴文锋团队研究台湾八景、台南大学张静宜研究南区盐埕盐业发展相关的2处盐田。根据考据,安平晚渡等3景和两处盐田的歷史场域,主要有6个地点,其中2处位于安平区,另有1处位在安南区、1处位于中西区、南区2处。
歷史场景与现今地点分别为:「鹿耳春潮」在今安南区府城天险、「安平晚渡」在今协进国小及石门国小、「沙鲲渔火」在今渔光岛、濑北盐田在今市定古蹟盐埕出张所、濑口盐田在今永成路。
此次歷史场域的建构搭配说明牌的制作,将能辅助台南观光文化深度导览,增加在地市民及国人游客对在地的想像,感受处处皆歷史的氛围。说明牌预计3个月内完工,届时将更完整建构大台南地区歷史足迹,带动在地文化发展。
文化局强调,台南作为清治初期的全台首府,透过八景与盐田歷史场域建构,期望重现清治时期的歷史,带领民眾重回当年「一府、二鹿、三艋舺」时期的繁荣,再一次领略台南古都魅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