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说:「菩萨用手指向明月时,钝根之人只见手指;然而,利根之人却透过手指,看到了明月。」知名佛学研究者、臺大哲学系退休教授杨惠南,在《惠能南行》一书中,以每天一篇禅宗故事,引领悟者轻松进入禅的世界。在此疫情纷扰人心之际,格外清新。以下为重点书摘:

道林禅师看见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秦望山,上有一棵松树,枝叶茂盛,像伞盖一样。于是就在松树上筑屋居住,因此人们称他为鸟巢禅师。他有一个侍者,名叫会通。

有一天,会通来到鸟巢禅师跟前说:「师父,我要向您拜别。」鸟巢问:「为什么?」会通答:「因为您都不对我宣说佛法,所以想到别的禅师那里去学佛。」

鸟巢说:「说到佛法,我这里也有一些些。」

会通听了就问:「什么是师父您的佛法? 」

鸟巢一句话不说, 只是拈起一些布毛, 然后嘴巴吐气吹它。会通见了,开悟了!的确,佛法就在日常的事物当中,当然也在吹布毛当中。

有一天,泐潭准禅师的侍者,来辞行,像会通辞别鸟巢禅师一样,想要到别的禅师那里去学禅。泐潭禅师就写了下面这首长诗,传授给侍者:

鸟巢吹布毛,老婆为侍者;今古道虽同,宝峰不然也。

二月三月时,和风满天下;在处百花开,远近山如画。

歧路春禽鸣,高巖春水泻;头头三昧门,虚明周大野。

如个真消息,书送汝归舍;衲僧末后句,嘘是何言欤!

头两句是说:鸟巢禅师像老太婆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以吹布毛来教导弟子。二、三句则说:从古到今,禅道都相同,但传授禅道的方法却不尽相同;例如住在宝峰的我,就不同。

怎么个不同法呢?无所不在的禅道,不必在像鸟巢禅师吹布毛那样希奇古怪的动作之上,它就在处处盛开的百花上,就在像图画一般的远近山峦之上, 就在啼叫的春禽之上。能够让人悟入禅道的三昧(禅定的一种),到处都是呀!

但是, 可以让人大彻大悟的「 末后句」 (大彻大悟前的最后一句)在哪里呢?「嘘!」它是无法用言语说出来的。

文章来源:本文节录自:【惠能南行:每日一则,《指月录》、《续指月录》的禅宗故事与人生智慧】一书
《惠能南行》书封。(图/商周出版提供)
《惠能南行》书封。(图/商周出版提供)
#商周出版 #杨惠南 #禅师 #惠能南行 #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