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几个国家因为暴雨发生洪水灾害,包括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与德国,多条河流决堤,其中德国的阿尔韦勒(Ahrweiler)损失最为惨重,有近200人死亡。紧接着大陆河南郑州也下了一场前所未见的暴雨,引起大陆全国民眾与国际上的注意,郑州气象局甚至以小时雨量达到「千年一遇」的说法,引来不少质疑与议论。
今年夏季从中国大陆到欧洲普下暴雨,似乎有全球性极端气候趋势的影响。但仔细分析,大陆华北地区夏季出现暴雨几乎是年年如此,但这次郑州特别异常,主要是季节性暴雨与其他因素合併,才导致1小时雨量达到破纪录的201.9mm,24小时下了627.4mm,双双打破了当地气象站建立60多年来的记录。
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剧烈暴雨,据大陆知名的地理科普作者牛正蓝表示,按大陆气象部门分级,24小时雨量250mm以上就是最高等级的「特大暴雨」,这次郑州的24小时雨量是此一标准的一倍以上,而且其中有1/3是在一小时内下完。一小时下200mm的雨量如果以郑州面积换算下来,大约是15亿立方米,这差不多是中国第3大淡水湖太湖水量的1/3,也相当于150个杭州西湖。
牛正蓝分析称,造成这次郑州与接下来诸如新乡等地灾情的原因,主要有3个,首先就是季风。大陆季风特性是降雨的雨量与时间变化很大,每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北上,锋面雨带随之北移,今年北移时间提前,东南风带着大量太平洋水气进入内陆,形成黄淮气旋。
其次,气旋带来温暖水气时又遇上太平洋上的烟花颱风将热带水气大量输送进内陆,广东又同时有查帕卡颱风将南海水气卷进陆地助长声势,两股势力推送下,含大量水气的云雨区北移经过黄淮平原到达河南。
最后,到了河南遇上地势自西向东上升,河南西部太行山、伏牛山阻挡了暖湿气流,在迎风坡面形成地形雨,加剧了锋面雨和对流雨。
据大陆央气象局发布消息,这条雨区在西部受阻,略往东北方向移动,在郑州以北的新乡、鹤壁、安阳等地也陆续出现河流溃堤,城镇部份区域与村落受到洪水围困,到23日晚间雨势稍缓,救援人力与物资已陆续到位。网上传出尚有个别村镇水尚未退,被水围困的民眾急需民生物资,但尚未有伤亡传出。
很多人拿郑州灾情与德国水灾相比,由于成因不同,雨量规模差异太大,实在没有比较的基础。德国这次灾情固然严重,雨量不小,但最严重的14日全天雨量150mm,雨量比起郑州下最猛烈的一小时201mm都还不到,但为何德国会有这么大灾害?主因是此一雨量在当地篇不小了,而且是山洪带着土石流下泄,将建造在河流两侧的城镇摧毁而造成。这些村镇都是较新的居民区,老村镇大都在山坡上,也是为了避开洪水,但居民住得多了土地不够,就往河谷走,遇上较大的洪水就会成灾,因为河谷两边原就是河流的行洪区。
这种状况在大陆、台湾也有类似情况,原本住的地方不够了,房屋就与河争地,季节洪水一来就容易受灾,加上山上开发与滥垦增加,影响水土保持,暴雨造成山洪的频率也会增加。整体而言,随着全球极端性气候的加剧,天气造成的灾害会愈来愈多,对民生与经济影响极大。华北水灾尚未结束,又到了每年夏季南方的汛期,现在各地方政府都严阵以待,准备应付长达一个月的南方洪涝灾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