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这样的分歧主要基于已开发经济体取得较多的新冠疫苖和持续提供财政支持,而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两方面都遭遇困难。

国际货币基金首席经济学家Gita Gopinath在记者会上表示,已开发经济体近40%人口已经完全接种疫苗,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接种率仅达11%,低收入开发中国家的接种率更低。

她表示,疫苗接种进度和恢復正常生活的步伐超乎预期,是上修成长预测的原因,而一些国家因无法获得疫苗,以及爆发新一波疫情,尤其是印度,所以成长预测遭到调降。

国际货币基金大幅上修对美国的经济成长预测,预期美国2021年和2022年将分别成长7.0%和4.9%,较4月的预测值分别调升0.6和1.4个百分点。

最新预测是假设美国国会批准的基础建设、教育和家庭支出方案,与拜登总统所提出约4兆亿美元计画不会落差太多。

基于美国大规模支出计画的正面影响,以及新冠疫苗接种将持续取得进展,国际货币基金将2022年全球经济成长预测提高0.5个百分点,至4.9%。

英国的成长预测获得最大幅度的调升,国际货币基金将英国2021年成长预测提高1.7个百分点,至7.0%。

欧元区2021年的成长预测上修幅度相对较小,仅调升0.2个百分点。

日本今年的成长预测调降0.5个百分点,反映其上半年疫情升高和收紧防疫限制措施的影响。

今年以来因疫情大爆发而处境艰难的印度,其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测遭调降3个百分点,至9.5%,调降的幅度最大。

中国2021年的成长预测遭调降0.3个百分点,因该国持续缩减公共投资和财政支持力道。

国际货币基金并下修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的经济前景,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正受到严竣的疫情影响。国际货币基金最新预测新兴亚洲今年经济成长7.5%,较4月的预测值调降1.1个百分点。

低收入国家今年经济成长预测调降0.4个百分点,因疫苗接种进度缓慢阻碍这些国家的復甦。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首席经济学家Gopinath表示,该组织认为通膨压力是暂时的,明年将逐渐回復正常。但如果供应瓶颈长期存在,就可能使明年的通膨预期变得不稳定,这将是一个问题。

IMF表示,如果美国联准会重新评估其通膨前景,并採取先发制人的行动收紧货币政策,这将对新兴市场造成「双重打击」,将加剧资本外流,并使借贷成本增加,使这些国家的增长面临挑战。

IMF并表示,全球面临的其他下行风险仍然显着,包括新出现的、具高度传染性的新冠变种病毒可能触发新的移动限制措施,并使经济活动减少。

该组织表示,如果新兴市场国家和已开发国家都出现对疫苗接种迟疑的现象,则今年和2022年全球GDP增长可能减少0.8个百分点,导致到2025年全球产出将损失约4.5兆美元。

#全球 #百分点 #成长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 #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