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科技大学与18度C巧克力工房合作产业学院,选送3名优秀学生学习学习商业制程、市场行销等。(弘光科大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弘光科技大学与18度C巧克力工房合作产业学院,选送3名优秀学生学习学习商业制程、市场行销等。(弘光科大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弘光科技大学3名学生进入18度C巧克力工房,学生学习生吐司烘培。(弘光科大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弘光科技大学3名学生进入18度C巧克力工房,学生学习生吐司烘培。(弘光科大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为了让学生接轨产业,弘光科技大学食品科系助理教授杨智伟执行教育部「产业学院」计画,与18度C巧克力工房产学合作,选送3名优秀学生前往学习商业制程、市场行销等,厚植职场竞争力,其中硕班生论文主题引起工房兴趣,有学生透过实习及工读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

杨智伟表示,18度C巧克力工房产品多元,不断创新尝试推出新商品,一推出生吐司便热卖,尤其麵包部主任是系上优秀校友。产业学院计画选送江进宽、蒋佳帆、黄咏灿前往实习,让学生熟悉商业运作模式、市场与消费者互动,提早接轨业界。

杨智伟指出,3位学生当中,就读硕班的江进宽研究「无麸质」产品,工房对研究主题很感兴趣,考虑进一步合作。另外,刚毕业的蒋佳帆在该公司实习4个月,表现优异,实习结束后一度转任工读生,虽然在疫情严峻时期毕业,但透过实习累积经验,顺利在烘焙业就职。

江进宽说,店内生吐司是热销商品,开门营业前必须把当天现做的产品烘培出炉,让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产品,每个人各司其职努力生产,好像在战斗,「行销手法很重要,会做也要会卖,一定要双赢。」

江进宽透露,目前正进行无麸质饮食的论文研究,由于欧美以小麦麵包为主食,早已经针对小麦过敏的乳糜患者制作出很多商品,但台湾起步慢。他以白米取代麵粉,希望研发出跟小麦有一样口感的商品,该公司对这个研究很有兴趣,希望他完成论文后能融入产品研发。

刚毕业的学生蒋佳帆说,大四上学期在18度C巧克力工房实习4个月,实习结束后课程较少,便转任工读生,负责内场生产,期间也参加「产业学院」计画。她在麵团分割、整形等工作站都很熟悉,累积不少经验,因此,毕业后便马上在北部找到烘焙相关工作。

蒋佳帆指出,她目前负责公司烘焙产品行销,由于懂得制作,能更清楚的与客人沟通,说明产品特性,「东西做得好吃,要有办法让更多人知道,要懂得宣传。」她也会到内场与制作师傅沟通,一起讨论商品定位。

大三生黄咏灿则说,在学校内学习基础制作,到实习单位后才知道产线怎么运作。跟着该公司师傅一起上下班,轮流在麵包制成的工作站学习产业界的技术,透过这次短期计画,让她提早接触产业,「这是很棒的课程,学到跟学校不同的产业作业手法。」

#实习 #产品 #毕业 #巧克力工房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