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到了8月2日就会出现歷史镜头,43岁的纽西兰跨性别举重女将哈伯德(Laurel Hubbard)将成为史上第一位在奥运登场甚至夺牌的跨性别者选手。撇开是否公平的问题,虽然国际奥会开放跨性别者参赛,哈伯德身为站出来的第一人也是相当有勇气的,她参加的是女子87公斤以上的量级(无限量级)。

网路上充斥对哈伯德的谩骂、嘲讽,也有其他女选手不谅解哈伯德,到最后还是必须回到公平性的问题。如果跨性别者没有能力拿走女子奖牌,或许争议也不会这么大,因此哈伯德此次的表现很大程度会影响外界的看法。

哈伯德出生时为男性,30岁之后才做手术变性,原先「跨性别」「变性人」二词不宜混用,但西方媒体多半以「跨性别」来称呼哈伯德,也就是心理认同的因素大过于生理,因为国际奥会并非单纯以性器官去鑑定性别。

两年前的大英国协运动会,纽西兰派出哈伯德参赛,澳洲举重协会执行长Michael Keelan就认为非常不公平,「如果你曾是一位男性,你在心理上的侵略性就会比较高,在心理与生理上占据优势。这是我个人看法,但我相信很多人也抱持同样想法。」

哈伯德自称变性手术之后已经失去大部分的力量,事实上她力量还是很大,摘下2017年世锦赛银牌、2019年太平洋运动会金牌。依照国际奥会的看法,即使跨性别者有优势,只要其优势不大于天然女性彼此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视为自然身体条件的优势。简言之,官方政策绝不会刁难跨性别者,最大的阻力始终是外界社会的眼光。

#即时报导 #跨性别 #国际奥会 #东奥 #变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