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报今天报导,今年4月以来,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猛养子保护区的15头亚洲野生象从栖息地出发,一路往北迁移,最远行至昆明市晋寧区,跨越了半个云南省的象群,引发了全球保育人士关注。8月8日晚8点8分,出走了110天,行走了1300公里的象群,终于渡过云南玉溪元江,截至记者发稿时,「短鼻家族」15头亚洲象已经安全回归到了适宜的栖息地。
4月16日,象群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之后一路向北迁移。各级部门不懈努力,通过适量投食引导、疏堵结合的方法开展助迁工作,北移象群逐渐南返。
为保护大象迁移沿途人象安全,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组成了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护象队」,全程指导布防工作,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帮助北移亚洲象群向南迁移。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警力、财力全力做好助迁工作。
截至8月8日,全省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无人机973架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疏散转移群眾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野生动物公眾责任险承保公司受理亚洲象肇事损失申报案件1501件,评估定损512.52万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已经完成理赔939件,兑付保险金216.48万元。
专家:象有「记忆地图」,还可能出走
象群此次大范围北移回归后,象群是否还会再次北移?其它象群是否也会出现北移,或者大范围的迁移?专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说,关于象群是否会再度北移这个问题,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歷史上,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大片区域,对牠们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
迁移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是可能出现大范围的迁徙事件,可能是「短鼻家族」,也有可能是其他族群或独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