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博投信股票投资策略师李长风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纷纷转进受惠于景气復甦题材的类股,市场投资风格轮动,反而使得科技类股评价吸引力浮现。此外,科技类股的企业盈余成长动能强劲,根据彭博统计,截至6月底,市场共识预估S&P 500科技指数股在2022年与2023年都可望缴出接近双位数的EPS成长。因此,在评价面具优势与企业成长动能支持之下,投资人可持续关注科技类股的投资机会。
李长风表示,科技类股中,不少颠覆性创新企业占有广大的市场优势,甚至可打开新蓝海,提供高度差异化产品,进而强化企业获利的韧性并树立更高的竞争门槛。可从三个面向挖掘具成长潜能的投资机会,包含颠覆性创新趋势、较高爆发力的中小型股与其他市场创新题材、以及高获利成长性的高品质公司。
首先,全方位掌握颠覆性创新趋势。美国的创新题材丰富,企业也重视科技研发,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2021年科技研发费用在美国整体资本支出的占比创下18%的歷史新高。许多具颠覆性创新的投资题材,值得投资人关注,包含人工智慧、云端运算、消费趋势、尖端医疗、再生能源等主轴。
其二,寻找具成长爆发力的中小型股。在投资组合中纳入中小型股(市值300亿美元以下的企业),可藉此强化投资组合整体盈余增长潜力。投资团队认为中小型股具有许多投资题材,举例来说,有鑑于网路资安题材持续发酵,资安题材的成长机会不容忽视;线上支付渗透率加速,线上支付可望持续发展。此外,其他市场也不乏创新题材,如韩国线上社交软体与台湾半导体IC设计等等产业,皆有多元科技创新机会。
其三,留意高获利成长性、高品质的公司。创新力高、长期成长力优异的企业面临事件风险时,可望展现韧性,在经济成长放缓、整体股市评价面临下修之际,仍有机会缔造表现。此外,因应市场利率上升趋势的环境下,股市走势或有波动,投资团队认为以高品质大型科技股的配置来抵御后续可能面临的波动风险,可望追求更佳的经风险调整后报酬。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