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举办婚宴时,许多人会在路边搭棚办流水席,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北部已越来越少见,办桌菜色基本上至中南部才有机会品尝到。日前一名网友在PTT表示,以前「菜尾汤」是用剩余菜肴混杂加热而成,如今在中南部还能吃到,而这一道菜色也意外引发讨论。

一名网友在PTT提到,菜尾汤又称杂菜汤,在过去农业社会办桌后,总舖师会将剩余菜肴混杂加热煮成汤,有特殊发酵味,但随着时代的改变,现今菜尾汤已被酸菜替代,让他不禁好奇的询问,「现在中南部还很盛行,有专卖店,大家吃过菜尾汤吗?」。

有些人表示不喜欢,有的则是没有吃过,「中坜一堆,但真的不喜欢」、「高雄有,我超爱吃欸!虽然我家人都无法理解」、「真的有这道菜吗?没吃过」、「光想就噁心,谁吃的下去」,还有人解释,如今的作法已不同,「现在都新鲜菜肉煮的,没有那种回收汤菜了,就像韩国部队锅,没有去垃圾桶捡了」。

不少中南部人则直呼好吃,「身为台南小妹的我,还满喜欢的,台菜的醍醐味」、「你在说什么?发酵?煮菜尾是以前总舖师基本功,被你说成喂猪的馊水」、「好吃啊!想像白菜滷+佛跳墙+排骨鱼翅羹的综合版。真香啊!」、「我妈真的是用办桌包回来的菜自己煮的,好吃」。

台菜教母黄婉玲曾在书中《台菜本味:黄婉玲的菜尾汤和经典宴客菜》解释菜尾汤的由来,指这道料理原本是用来感谢邻里协助办桌的菜色,同时也考验师傅的功力,大厨须事先根据稍后要分送的人数,规划好菜尾汤的份量,并从七道菜里「结」出足够食材,还得搭配调味与火候,菜尾汤是否好喝,就会在乡里间流传,菜尾汤若是煮得好,下次有人要办桌时,就会再找同一名师傅。

#菜尾汤 #办桌 #流水席 #台菜教母黄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