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村民在农历7月8日齐备丰盛菜肴,席地虔敬「路祭」国共阵亡官兵,抚慰长眠地下的两岸英灵。(李金生摄)
古寧村民在农历7月8日齐备丰盛菜肴,席地虔敬「路祭」国共阵亡官兵,抚慰长眠地下的两岸英灵。(李金生摄)
古寧村民在当年国共激战的海口路祭,传达祝愿两岸和平,永离战事的心声。(李金生摄)
古寧村民在当年国共激战的海口路祭,传达祝愿两岸和平,永离战事的心声。(李金生摄)
村民供奉金门传统糕点如凤片糕、卡车饼、寸枣糖、土仁糕、发粿,也让两岸英灵分享当地好口味。(李金生摄)
村民供奉金门传统糕点如凤片糕、卡车饼、寸枣糖、土仁糕、发粿,也让两岸英灵分享当地好口味。(李金生摄)
村民供奉金门传统糕点如凤片糕、卡车饼、寸枣糖、土仁糕、发粿,也让两岸英灵分享当地好口味。(李金生摄)
村民供奉金门传统糕点如凤片糕、卡车饼、寸枣糖、土仁糕、发粿,也让两岸英灵分享当地好口味。(李金生摄)
古寧乡亲供奉的菜肴十分丰盛,台湾优质白米也上桌。(李金生摄)
古寧乡亲供奉的菜肴十分丰盛,台湾优质白米也上桌。(李金生摄)
相沿数十载的地方特色祭祀,就在老阿嬷的手中传递下去。(李金生摄)
相沿数十载的地方特色祭祀,就在老阿嬷的手中传递下去。(李金生摄)

1949年「古寧头战役」硝烟已然落尽,但断垣残壁的深刻歷史伤痕,至今仍诉说着一段大时代的故事。走过烽火岁月的当地居民,每年农历7月8日齐备丰盛菜肴,席地虔敬「路祭」国共阵亡官兵,抚慰长眠地下的两岸英灵,成为地方特色祭祀民俗。

下午4时30分,古寧头南山、北山和林厝3村居民用扁担肩挑或车载菜肴、果品、饮料和金纸,在境内镇东宫、镇西宫及威灵宫一带路口及南山、北山和林厝出海口等地会合祭拜,人车络绎于途,缭绕香炉瀰漫红砖长巷小弄。

老阿公、阿嬷亲身经歷的战地往事,在他们口中娓娓道来,似乎依旧歷歷如在眼前,难以磨灭的烽火记忆,在焚烧香烛的乡亲父老诚敬祈祷中,传达着是祝愿两岸和平,永离战事的心声。

当地耆老指出,「古寧头战役」后屡有两岸阵亡官兵显灵的传闻,当地境主神明关帝爷乩示各家户敬备饭菜,统一在农历7月8日普渡,并且採用席地方式,悼念长眠地下的国共英灵。

乡亲供奉的菜肴十分丰盛,有些家户特地向餐厅订席「办桌」,也有人准备金门的传统糕点如凤片糕、卡车饼、寸枣糖、土仁糕、发粿,也让两岸英灵分享当地好口味。

1949年10月25日爆发的金门「古寧头战役」确立两岸分治的局势,这场典型登陆歼灭战共持续进行3天,国共激烈巷战至27日才结束。我方记载,共军有9000余人登陆,其中5175人阵亡、3873人被俘;国军则有2437人阵亡、3700人受伤,战况十分惨烈。

#古寧头战役 #两岸 #英灵 #菜肴 #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