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新社年产1亿菇包,为促进菇类产业交流,新社区农会24日举办全国唯一的香菇评鑑,16班菇类产销班从323名菇农中,推荐30组「特菇」晋级决选,竞争相当激烈。最后由林铭达荣获冠军,赢得「菇王」美名,无论外观、香气、色泽及口感等感官项目评比,均获评审一致肯定。
台中市第12届「菇城囍事遇菇幸福」香菇评鑑受疫情影响,採线上直播及全程录影方式举办。16班菇类产销班日前进行内部初选,推荐组「特菇」晋级决选,由农业试验所助理研究员吕昀陞、台中市农业局作物生产科股长赵景煌及台湾菇类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宗明评选。
评审团针对透过外观、重量、厚度、香气、色泽及口感等项目进行评比,最后由林铭达勇夺冠军,荣登2021年菇王,亚军为刘嘉琪、高昭明,季军为吴镇安、刘明均、刘进赐,佳作有高清辉等4人,优良选出黄铭华等5人。
农业试验所助理研究员吕昀陞表示,比赛菇限定新社生产的黑早冬菇,往年在端午节前举办,今年因疫情延后,共30组达到「特菇」标准。今年冬菇生长期遇到乾旱,大气环境湿度不利菇类生长,菇农相当辛苦,发挥优良栽培管理技术,品质维持往年水准,实属不易。
新社区农会表示,香菇分为大、大中、小中、钮扣等四级,比赛菇须达大菇以上的「特菇」标准,也就是重量8公克以上,厚度至少2公分,菇伞直径8至10公分,往年进入决选的件数约40件左右,今年气候不利菇类生长,送件的香菇普遍偏小,仅30组达到比赛菇规格。
农业局表示,新社香菇栽培面积约241公顷,产量2393公吨,高居全台之冠,共有16班菇类产销班,班员数达323人。香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出菇需要低温刺激生长,成长环境还要维持阴凉通风,因此气候温和、日夜温差相差10度的中部低海拔山区是栽植首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