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爆全球晶片荒,各国纷纷意识到晶片短缺的严重性,投入鉅资望提振当地半导体产业,甚至上升到国安战略物资,而这场持续1年有余的供应链危机中,企业除了减产或停产以外,也开始改变生产的模式,以缓解短缺带来的影响。
《商业内幕》报导,全球晶片短缺仍然是市场的一大难题,由于远端商机的推升之下,电子消费产品需求攀升,带动晶片的大量需求同步激增,使晶片制造的成本飙升,然而如今晶片短缺延烧一年多,迄今仍不见任何解方。
因此,许多企业逐渐改变原先的生产模式,如重新设计产品以减少晶片需求等,以缓解短缺所带来的衝击,电子产业分析机构Supplyframe行销长巴内特(Richard Barnett)表示,这些策略并无法完全规避短缺带来的影响,受衝击的企业在应对晶片短缺上明显受限,短期的策略的购买量有限,长期投资又需要数月或数年之久才发酵,「短缺问题或将持续到2023年,且是一波又一波的持续着」。
该机构指出,晶片短缺主要是三个因素:需求、周期性和优先考量。在疫情的带动下,电子消费产品需求推升晶片的大量需求;产品的周期性如苹果等推出新机种,也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最后,在晶片供应紧绷的情形下,台积电、英特尔等半导体制造商优先考虑利润较高的客户。
因此美国政府意识到晶片短缺对国家经济成长的重要性,拜登6月报告中,提到4大和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关键行业,其中即包括半导体业;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经营管理与策略教授Soo-Haeng Cho表示,私营企业有降低成本的动力,但却没有为断供投入资金做准备,因此政府期望激励它们增加投资,且提供相关补贴措施以提振整体供应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