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炎热,再加上戴口罩、喝水较麻烦,许多民眾减少水分摄取,也使得热衰竭情况增多,医师提醒民眾应多摄取水分及电解质。(林欣仪摄)
最近天气炎热,再加上戴口罩、喝水较麻烦,许多民眾减少水分摄取,也使得热衰竭情况增多,医师提醒民眾应多摄取水分及电解质。(林欣仪摄)

近日天气炎热,许多民眾戴口罩出门,都大呼「热得受不了」,但如果水分摄取还不够,就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台中市有2名工人,日前接连出现噁心、呕吐等情况,送医救治确诊为热衰竭,其中1人更引发横纹肌溶解症,所幸经住院治疗后已无碍。医师提醒,天热更要注意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肾臟科主治医师李其育指出,这2名工人原本就患有慢性肾臟病,近期因防疫关系,每天从早到晚都戴着口罩,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量大,却因工地规定只有喝水及吃饭的时间能脱下口罩,相当不方便,使得他们的水分摄取量大减,被送到医院时已出现热衰竭症状。

李其育说,热衰竭是指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大量流汗之后,造成水分、盐分大量流失,而出现头痛、噁心、呕吐或虚弱无力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昏迷,这2名工人经紧急安排住院并注射大量输液后,身体状况才恢復。

李其育表示,除热衰竭,热痉挛及热中暑也属于热伤害的一种,其中,热痉挛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大量流汗后,仅补充水分,导致体内电解质不平衡而出现的肌肉痉挛情况,若未即时处理恐有死亡风险;热中暑则是因体温调节能力失常,引发口渴、头晕、噁心等症状,若体温超过42度,也有死亡风险。

李其育强调,若民眾出现热衰竭情况,因体内温度太高,导致骨骼肌的肌纤维膜发生急速损伤并造成肌肉细胞坏死,就会使得大量细胞肌球蛋白进入血液、造成肾毒性。因口罩散热较不易,且若口罩被汗水浸湿,恐使得细菌随着水气进入口罩内、失去防护力,建议长时间在烈日下者应适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并以冷毛巾降低体温。

#热衰竭 #工人 #口罩 #饮水量 #横纹肌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