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杨表示,明星横空出世:流量靠「刷」,人设靠「造」,流量时代,常有一些莫名爆火的小鲜肉突然走进人们的视野。长时间以来,不认识「流量明星」还被认为是落伍的表现,一些老戏骨在综艺节目中坦言「没听说过某人」甚至被骂上了热搜。一些奇怪的现象令人费解:某某小鲜肉毫无徵兆地横空出世,刚出道就有人在各个网路平台追着喊「某某勇敢飞,我们永相随」。而这样的现象竟然已经普遍化。

柳杨称,围绕流量明星形成的庞大产业链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大量新晋明星的成长之路依托粉丝运营和公司公关,形成套路化的模式:流量靠「刷」,人设靠「造」,评论靠「控」,口碑靠「行销」。粉丝运营部门负责买粉、买热搜,组织粉丝打榜、应援、反黑等;而公关公司则从媒体宣传、网站评分、控评等方面为流量明星舆论造势、扫清障碍。

流量明星直接关乎巨大而复杂的商业利益,往往成为商战的棋子。围绕流量明星展开的番位之战、粉丝骂战、恶意攻击等一系列低俗野蛮的「饭圈」乱象屡见不鲜。

柳杨认为,「饭圈」乱象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文娱行业乱象。上综艺、炒作、刷资料,小鲜肉经过资本的运作,摇身变为流量明星,再通过跨界在各领域刷脸,逐步被包装成多栖「小花」「小生」,文娱圈逐渐演化为靠资本不靠作品的行业闭环,行业生态越来越无序。

大量小鲜肉主演的影视剧,一边是评分持续走低,一边是热搜不断;一边是毫无口碑可言,一边是利益方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毫无逻辑,违背文艺作品发展规律的现象竟然长期存在。而由此引发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资料造假」等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柳杨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流量靠「刷」,人设靠「造」的造星模式传递的是一种通过造假不劳而获的不良价值观,更是一种人为控评干预文艺评论的错误导向。「饭圈」变怪圈,乱象成常态,不仅会严重破坏文娱行业生态和网路环境,更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可逆的误导。

柳杨表示,「吴亦凡事件」后,网路上曾掀起一波「洗白」巨浪,一批粉丝号和行销号无知地叫嚣着「谁还不犯点错啊,我就不脱粉」;而在此之前竟然还有一些演员、编剧等为其违法失德行为月台「洗白」,公开发表违背伦理、不讲公德的言论,造成了极端不良影响。这种畸形审美和价值观暴露出美育短板以及社会监管的不足。

狂热追星的表像之下,粉丝号和行销号的刻意误导影响巨大,造就了一批是非不辨、美丑不分的「脑残粉」。就在去年,网上曝出不止一位老师组织小学、幼儿园班级的学生录视讯为流量明星应援。视讯显示:老师问「某某是我的谁?」学生齐声应答「男朋友。」追星本身并没有对错,然而这样的越界行为显然是极不妥当的。

柳杨强调,「清网行动」加上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引导,才能真正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成长空间,形成正确的审美和价值观。近日,一位靠作品赢得人气的流量明星形容艺人与粉丝关系的说法很有启发性,「『追星』好像普遍被定义成追逐某种闪耀,但我认为艺人与粉丝之间从来不是从属关系,没有高低,而是一种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关系」。

#粉丝 #流量明星 #吴亦凡 #洗白 #饭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