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需求维持高檔,航运市场仍相当紧绷,推升运价不断攀高,有外媒剖析缺柜、缺船及塞港问题难缓解的原因在于,全球前6大航运商占了70%的运输能力,导致供不应求的状况下,货主与贸易商只能任人宰割。

华尔街日报报导,法国海运谘询机构Alphaliner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前6大航运商的运输能力占全球约70%的运能,加上大型航运公司还组成3大海运联盟,可以共享船舶、港口及航线等,让整体产业呈现集中化,在现今供不应求的状况下,货主、贸易商只能忍痛接受不断上涨的运价。

此外,2008年金融海啸对航运业产生巨大衝击,需求长年偏低导致运价不振,整体产业相当低迷,因此在2016年至2018年间,航运业者间出现併购潮,使得全球航运商数量减少近一半,大者恒大的产业趋势浮现,如今又碰上供给链紧绷,航运商掌握市场生杀大权。

报导指出,在供不应求状况下,货主与贸易商只能被迫掏出更多钱完成运送任务,有不具名的业界高层表示,欧美解封后零售商加紧补货,导致全球船商的运力相当吃紧,货主支付的运价至少是去年的4倍,且就算付出高额运费,还是无法确定货物准时到达,对贸易商产生极大困扰。

至于航运噩梦何时缓解,有不少专家认为,至少要等到贸易需求缓解后才有机会好转,目前还看不到缓解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多家国际航商选择冻涨运价,引起热议。有市场人士指出,目前运价已经接近天花板,因此透过长约锁在高檔,实际上也可透过附加费加收费用,减少各国政府要调查运价的事件,同时保持与客户的关系。

#台股 #航运 #运价 #贸易商 #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