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东螺溪,共创三赢。湖埔社区大学近年透过志工巡逻、走读水岸积极推动守护东螺溪工作,13日更邀请官方学者专家座谈,积极媒合农民与畜牧业者,盼让畜牧业废弃物处理后进入农田循环再利用,创造环境、业者与农民的三赢。
东螺溪流经埤头、溪湖和二林等9乡镇,被誉为孕育彰化平原的母亲之河,却长年遭排放废水污染,饱受恶臭污名,其中又以田尾海丰崙排水到溪湖区排、即鹿岛桥至溪湖桥间的河段,因河岸两旁养猪等畜牧业多达24家,导致水质严重污染。
湖埔社大近年受彰化县政府委托执行水质环境改善工作,并以溪湖排水区段作为改善试办区,除了传递守护生态、环境永续的理念,今年更组织社区志工成立河川联合巡守队,藉此教育在地民眾守护河川,也防止畜牧业者偷排畜牧废水污染排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社大执行长林淑玲说,畜牧业者都很怕被农民、志工们检举而受罚,实际上业者虽有心改善,但猪粪固液分离之后,却未将含有肥分的沼液沼渣再处理、再利用。
林淑玲说,13日邀请来农试所、环保局、农业处等,官方代表和专家学者与业者、农民座谈,了解沼渣沼液再利用的好处,进一步媒合业者与农民,让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形成循环经济。
农试所研究员黄维廷指出,沼液沼渣具有天然肥分,进入农田再利用,让蔬果长得更好,还可减少农民基肥、化学肥料使用,防止土壤酸化,更友善土地环境,还能省下不少购买化肥的金钱。
在溪湖种植芦笋的刘姓农民说,过去就曾向畜牧业者引进分离过后的乾燥猪粪作肥料,只需补充钾肥,减少使用化肥,也大幅减少疫病产生,却因缺乏槽车载运不敢尝试使用沼液;杨姓农民在二林镇种植逾1公顷的山药、水稻,也有意申请使用畜牧业的沼液沼渣。
环保局水质保护科表示,过去畜牧业者主动接洽农民常遭受质疑,加上沼渣沼液的运输有其困难,也让农民却步,如今透过第三方居中媒合,环保局也可协助解决槽车运输问题,盼让处理后的畜牧业废弃物回归农田,达到减废、循环经济的效果。
林淑玲说,未来也将就近找紧邻溪湖区排的农地进行实验性耕作,以管路灌溉方式,了解蔬果生长成果,并持续监测地下水质,进一步辅导业者进行沼渣沼液认证,让更多农民愿意安心放心申请使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