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变型农 打造米其林等级食材

位于高雄杉林的「大野山鸡」,农庄坐落在玉山山脉尾端,大片的原始山林中几乎看不到围篱,各种绿树、药草和野花茂盛生长,毛色丰润的鸡只们在林间自然觅食、奔跑。茂密枝桠提供遮荫,林间的小虫和药草,则是他们的天然养分与抗生素,生长环境就在循环不息的生态系中,因此每一只鸡看起来都活力满分、肉质弹牙饱满,拥有绝佳的甜嫩风味。

在厨房里舞锅弄铲从事餐饮近10年,下乡务农最初并未出现在农庄主黄启洋的人生选项中。「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餐厅工作,后来到澳洲打工度假,感受到为了经济效益大量生产的食材,往往会牺牲掉风味和营养。」黄启洋说:「许多米其林星级餐厅会培养一片自给自足的小农园,提供更好的食材品质,而这也成为我想追求的方向。」

黄启洋在餐饮界闯出一片天后,和家人搬到高雄浓密葱郁的山林之间,向大自然学习,孕育有灵魂的优质山鸡。(图片提供/大野山鸡)
黄启洋在餐饮界闯出一片天后,和家人搬到高雄浓密葱郁的山林之间,向大自然学习,孕育有灵魂的优质山鸡。(图片提供/大野山鸡)

转行养鸡 型农培训来相助

在北部郊区长大,黄启洋对于乡间生活并不陌生,然而从厨师转行管理鸡舍,无疑是全然陌生的新领域。黄启洋与父亲一路走来,经歷大小挫折,像是一夜之间发生鸡瘟,导致近8成鸡只暴毙;也遇过极端气候带来连日豪大雨,雨水夹带泥石冲入鸡舍,里面鸡只几乎全军覆没。「看到这种光景,真是想哭没有眼泪」,黄启洋回忆道。

幸好高雄有许多热情的同业愿意分享经验,高雄市政府农业局的「型农培训班」,也提供许多现代化的管理课程,让黄启洋与家人能够顺利掌握饲养、加工、配送与行销的窍门,如今大野山鸡在一公顷的土地内,以自然放养的方式管理数千只鸡,产品透过网路配销全臺。

型农走出传统经验法则,让「养鸡」到贩售的流程,都能精确合宜并以数据化管理。(图片提供/大野山鸡)
型农走出传统经验法则,让「养鸡」到贩售的流程,都能精确合宜并以数据化管理。(图片提供/大野山鸡)

「我觉得作为现代型农比较大的特色,是思惟上会使用数据化管理,而非传统经验法则。」黄启洋说:「农业局举办的型农课程,给了我很大帮助」。他从工作程序、鸡舍温度控制、配料管理都经过详细纪录,并制定出最合宜的流程。另外计算鸡肉的分切比例、秤重,可帮助分析成本效益,订单系统管理数据化,让他追踪顾客喜好与趋势,制定出更精准的产品策略。黄启洋也固定参与农业局举办的各种课程和讲座,其中像是「食品卫生安全与加工厂规划」课程,就带给他和其他中小型农场许多有益的建议。

结合自然力与科技力 呈现有灵魂的风味

一边以科技务农加强管理,一边黄家人也运用自然之力,在饲料中加入天然玄米胚芽、在林间种植草药提供微量元素,让鸡只更健康有抵抗力。比起急着把商品上市赚钱,为呈现「有灵魂的风味」,他们有更多坚持。黄启洋骄傲地说:「一般土鸡饲养120天出货,我们却多养一个月,虽然光吃饲料不长肉,但经过这种自然熟成,母鸡鲜嫩香甜,公鸡Q弹风味十足,满满胶原蛋白,煮完鸡汤隔日马上变果冻。」

黄启洋透过网路直接贩卖产品,除了生食和分切鸡肉外,也研发滴鸡精等商品,满足不同的客群需求。(图片提供/大野山鸡)
黄启洋透过网路直接贩卖产品,除了生食和分切鸡肉外,也研发滴鸡精等商品,满足不同的客群需求。(图片提供/大野山鸡)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在乡下牧场稳定永续生产,以合理价格卖出。」已在高雄市区开设门市的黄启洋说:「配合趋势以及我的专业,未来也会推出更多的熟食和半成品。」用理念培育「灵魂真食」,结合科技管理与智慧农业新思惟,黄启洋从产地到餐桌的理想样貌逐渐具体,在型农这条路上越走越出色。

本文作者:Kyu

《Takao乐高雄》2021/09
《Takao乐高雄》2021/09
#高雄 #永续 #型农 #管理 #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