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趋缓,传染病防治网台北区副指挥官、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副总院长璩大成今天出席疾病管制署「感染管制与防治策略研讨会」,谈到5月中旬北市爆发大规模本土疫情时,团队认知到过去习惯的「传统疫调」已无法负荷,因此改採重点式的「精准疫调」,成功化解疫情海啸带来的危机。

璩大成直言,经常有人会说「疫调不实」,他请大家别再这样讲;因为他也曾经做过疫调,相当清楚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不认识的人,可能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例如长官询问「他坐哪班飞机?」他能回答出来,但又被问到「他坐第几排?」可能就答不上来。

璩大成指出,传统疫调是从肺结核以来沿用的作法,但光是阅读一份手写版疫调就需要3、5分钟,更别说填写疫调表单相当耗时。他以台北市过去的疫调经验为例,回溯过去一位同仁每天能做多少疫调?他得到的答案是「3个人」;但如果一天要做30个人的疫调,他直言「那就毁了」。

疫调的重点在于找出可能传染源,并阻断后续可能的传染链。璩大成强调,在「人地时事物」中,疫调的优先顺序是「时、人、地」,至于确诊者做了哪些事、用了什么物,并不重要。

当面对疫情海啸来袭,璩大成强调,疫调的首要关键就是「快」。在密密麻麻的疫调手稿中,找出最重要的资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联繫确诊者的接触者,只要愿意出来筛检,就派车去接送;透过各单位紧密合作,北市府确立了扩大筛检、热区围堵等防疫作法,精准疫调的战略布局也逐渐成形。

#新冠肺炎 #台湾 #疫调 #璩大成 #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