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色列的夜空很不平静。曾经在1周内,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逾3千枚火箭炮,但夜空中,一个个从地面发射的小亮点,赶在这些火箭落地前便将其击下。其中,高达9成火箭炮都被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所拦截。
人脉、财力样样不强
他们锁定跨入高门槛市场
在台湾,中科院也自主研发类似的防御型国防设备,能侦测并锁定敌方入侵飞弹,加以拦截。
而这背后最关键的微波讯号收发技术,正来自台南这间规模虽然小却重要的功率放大器模组商——全讯科技。
以中科院自主研发的防御型国防设备为例,来自全讯的零件就占约6成材料成本。可以说,如果没有全讯,台湾自研国防设备进度得再晚好几年。不只台湾,以色列军用微波通讯大厂也是全讯客户。
其实功率放大器并不是什么黑科技,你我手机可以随时上网,靠的就是功率放大器将讯号放大、传送给基地台。砷化镓龙头厂稳懋,正是吃到手机功率放大器晶圆代工市场,带动其营收10年成长2.65倍。
但差别在于,军用等级的讯号收发得做得够「准」。以防御设备来说,要在天空瞄准敌方飞弹,难度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打到米粒」,这就需要够高频、高功率、特性够好的功率放大器才能做到。
而全讯,正是国内唯一能将功率放大器做到国防军规等级的业者,其去年营收约7亿,其中有逾8成都来自国防军用,且因为产品涉及太多机密资讯,在去年申请上柜时,还一度被喊停,要求限制外资比例并禁止陆资才被放行。
专注在国防军用利基市场,使该公司能获得较好的利润,其近5年平均毛利率超过50%,比稳懋高出逾十几个百分点,且军用市场订单平均1次签5年,能见度长。
但反过来说,军用市场技术门槛高、认证期长,好不容易打入,市场规模却不若商用大,因各国政府对国防设备严格限制进口比例,导致海外市场成长也有限。种种原因,让愿意踏入这领域的业者少之又少。
全讯为何反其道而行,专攻外界看来又小又难打的市场?
「人脉、财务、行销不够强,唯一可以拚的就是技术!」全讯董事长张全生说。
要做商用市场,意味着量大,得先有「产能」,也就是得盖更多工厂。全讯登记资本额只有4亿,当时辞职创业、白手起家的张全生既没有人脉找到够多金主、背后也没有富爸爸,光是盖一间厂就得精打细算半天。「什么都得省!」张全生说,刚创立公司时,他每个月美国和台湾轮流飞,就是为了去和美国设备商杀价。相较下,稳懋资本额为42亿,足足是全讯的近10倍以上。
既然比「规模」没有胜算,他盘算自己握有的筹码跟优势后,决定走利基市场,「我们就挑最难的技术,比较没有竞争者。」
在创立全讯前,张全生在美国军用通讯元件大厂Avantek,做的就是开发军用战机、气象雷达的通讯元件,回台湾创业时,他就选自己最熟悉的技术和市场做起。
埋首经营快二十年
垂直整合是性能出眾关键
「本业是工程师、董事长是兼的,」他笑说。到现在,张全生还是会亲自进实验室研究新技术,身兼研发长。
只是,台湾国防产品验证期长、一开始难有营收贡献,成立前10年,全讯是靠着量小、以色列业者不想做的海外订单才存活下来。
全讯财务长卢丰智指出,挑战在于,当时中科院提出来的规格,全世界还没人做过,光是研发第一代讯号收发模组,就花了至少三年。「体积要做得很小,那时怎么做都没有良率……,亏很多钱,」他回忆。
不只是技术面,他们要打破的,还有根深柢固的旧思维。
「他们不相信台湾(厂商)做得出来,」张全生说,过去中科院是向欧美厂商买通讯晶片和模组,但因国际情势转变,台湾越来越难买到,只好转向找国内厂商合作开发,可是,他们心里还是认为国外技术比较厉害。
这没有捷径,只能靠不断试错累积经验,找出最佳解。
「全讯最厉害是在电路设计,卫星、军用到Ka-band(指毫米波频段)的通讯模组都是他们的强项,」一名国内射频技术商主管表示,「军用需要长时间投入,它们在这边经营快20年,累积的客制化、军规化的卫星通讯和国防通讯,已经有很完整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关键是,全讯一开始走的就是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从材料结构、电路设计到制程参数,都一手掌握,能做到弹性设计和快速优化。
卢丰智指出,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里面的材料结构要用多少比例,是各家业者的机密,「为什么一样的东西,我们性能就比别人好?这是很大的关键。」
「功率放大器要做得好,前提是有没有工厂跟你tune(调整)制程,」毫米波整合方案新创棱研科技创办人张书维认为,这正是全讯相较其他代工厂的优势。
深信离市场饱和还很远
挑战5G、卫星商用领域
如今,随着中科院自研产品线越来越广、也开始量产,带动全讯营收成长10年内成长近5倍。虽然外界认为军用市场太小,张全生反倒觉得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现在地面、船用、飞机雷达,很多都还要靠美国,离整个微波市场饱和,搞不好连1/10都还没到。」这也是为什么,卢丰智至今每周仍「驻守」中科院2到3天,跟客户商谈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此外全讯还要延伸核心能力,将国防用高阶通讯技术,拿来开发商用5G毫米波小型基地台跟低轨卫星的微波通讯模组。
全讯之所以跨入这两大市场,在于5G毫米波和卫星设备所需的高频技术,与军用设备类似,加上后者对产品可靠度要求也跟军规类似。论市场大小,5G小型基地台所需数量将是4G的3倍到10倍,而卫星产业产值已破2千亿美元。
只是,从高阶跨入较低阶的商用,挑战还不小。
首先,商用市场和军用市场要比的竞争优势截然不同。前者追求的是产能、良率和成本,而后者则更在意品质。
「消费性产品,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可以用就可以,know-how是大量生产、成本低、有价格优势。在国防,一定要用品质最好的,慢工出细活、成本高没关系。」一名不愿具名的产业分析师观察。
「实验室做得好,不代表可以量产,因为小规模、小批次生产,良率都很好,」前述分析师说,「就算东西很好,但成本很贵,我也没办法用。」
另一名业者也观察,全讯掌握的高频技术,即使上驷对下驷,套用到商用市场不一定有优势。「就跟两台摩托车一样,一台做得很好(另一台普通),但没骑到极速、骑个3天3夜,你比不出来谁比较好,」他说,「如果是不需要这么大功率的小基站,会看不出差异。」
想从高阶利基市场转商用、却遇到挑战的例子,殷鑑不远。如砷化镓厂英特磊,原本也以军用市场为主,做红外线夜视镜、飞弹磊晶等产品,想跨入5G、自驾车等商用市场,但过去四年营收反而衰退。
深耕「又小又难打」的军用市场,让这间公司过去20多年茁壮成一间在产业链中,小却关键的企业。未来能否抓住新商机,就看其能否发挥在利基市场的韧性,磨出新能力,将小订单养成大订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